当前位置
伊朗城市化的历史及特点研究
  

伊朗在近代以前就已经发展出高度的传统东方城市文明,但是,由于长期的历史动乱,在进入近代以后伊朗在重建传统城市的同时又很快接受了西方的城市建设成果,开启了伊朗近代城市化历程,并最终形成伊朗今天独具特色的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的多彩城市格局。

伊朗与许多东方国家一样,有着悠久的文明与众多的王朝帝国和复杂的民族交往史,加之连接西亚与中亚、南亚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同时具有和周边国家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因此,伊朗城市化基础的特殊性由伊朗独特的自然和历史条件所决定,尽管在工业时代到来后,伊朗与众多其他传统东方国家一样,逐渐开始城市化和现代化历程,但伊朗现代城市发展及其特点十分鲜明。由于伊朗在开启近代城市化历程之前,已经有悠久的文明史和城市史,因此伊朗近代的城市化自然在其历史宗教条件所决定的原有城市的基础上进行,并逐渐走出伊朗传统城市发展框架,在与工业化、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前提下进行新的城市建设。


1伊朗城市化的基础条件及其特点

1.自然地理条件对伊朗城市发展和布局的影响

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起源于中东地区,这和中东地区具有大河冲击平原的自然条件密不可分,尼罗河的埃及和两河地区的美索不达米亚孕育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文明。然而伊朗高原并非与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同时产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文明,而是比前两个文明晚了约两千年,因为伊朗高原并没有可与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相比拟的大河冲击平原,伊朗国内最长的河流卡伦河全长不过850千米,而且中下游流域全部在古称为埃兰的两河平原向东自然延伸的胡齐斯坦平原,埃兰文明虽不能算真正伊朗文明的起点,但埃兰的城市文明却对高原腹地伊朗文明的产生起了巨大的先导作用。由于伊朗全境虽然被高原覆盖但平均海拔不过1000余米,且被几条显著的山脉分隔,所以伊朗高原的气候适宜,呈现出沙漠中有绿洲,高原之间有平原,山脉之间有峡谷的丰富地理景观,从而使伊朗高原有许多地方具备产生城市文明的条件,比如厄尔布尔士山南北坡、法尔斯地区的丘陵和扎格罗斯山脉与库赫鲁德山脉之间的地区,这些地区和胡齐斯坦平原一起构成了现今伊朗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另外高原中央地区的卡维尔盐漠和卢特荒漠边缘也有绿洲点缀,从而为伊朗内陆独具特色的绿洲城市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历史条件对伊朗城市发展和布局的影响

在近代以前,伊朗高原众多城市先后兴废,有些城市在繁荣之后永远被毁灭,如阿契美尼德时代的首都波斯波利斯、帕提亚和萨珊时代的首都泰西封等,有些在衰落一段时间后又重现生机并一直延续至今,如伊朗高原内陆的哈马丹、克尔曼、亚兹德等,有些则迟至近代早期才落成,如阿巴斯港、德黑兰、布什尔等,还有一些则是20世纪伊朗现代工业发展造就的,如阿巴丹等。在古代,伊朗随着游牧民族的不断征服和二次征服以及伊朗王朝的频繁迁都,政治中心变化不定,大不里士、马什哈德和法尔斯等城市都曾经作过王朝首都,至恺加王朝定都德黑兰以后伊朗才再未迁都。德黑兰起初不过是萨法维王朝国王避暑之地,恺加王朝建都于此后虽经过长期建设,但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仍不过是一个人口一万上下的中等城市。德黑兰成为伊朗首都后不过百年,迎来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30年代两次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机遇,从一个约万人小城镇发展成初具规模的近代都市,20世纪下半叶伊朗巴列维王朝又迅猛推进现代化,使得伊朗城市在数量和空间上飞快发展,其中尤以德黑兰为最,今已成为西亚第二大城市和中东第三大城市。另外,从古至今几乎未衰落的伊朗大城市也不少,但有些偏离原址一段距离,有些则是在旧城之旁另建新城。此外,伴随伊朗现代化出现了许多新兴石油城市和港口城市,在伊朗当今的城市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宗教条件对伊朗城市发展的影响

伊朗自7世纪起改信伊斯兰教并自16世纪起长期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因此伊斯兰教什叶派信仰对伊朗城市的发展有特殊的影响,清真寺建筑成为伊朗城市不可或缺的部分,由于伊斯兰教什叶派独特的伊玛目殉教理论使中东一些历代什叶派伊玛目殉教地成为圣城,其中又以伊拉克境内的卡尔巴拉、纳杰夫和伊朗境内的马什哈德和库姆最为重要。伊朗的马什哈德和库姆因为宗教缘故得到全世界什叶派穆斯林朝圣者的青睐和统治者的重视,因此发展成为相当规模的宗教圣城,呈现出与伊朗当代其他现代化城市迥异的面貌。另外,在伊斯兰教征服伊朗以前,伊朗长期信奉祆教,因此伊朗高原有少许内陆城市保留了前伊斯兰时期的宗教影响的印迹,和其他典型伊斯兰城市相比具有一定的非伊斯兰特点。


2近代以来伊朗城市化的进程

1.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开启城市化进程

在工业化时代以前,伊朗城市的发展总体缓慢,并没有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有的仅仅是新旧城市的兴废,城市与乡村之间构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由于战争和王朝更迭频繁,很少有城市能够持续繁荣数百年,城市衰落后城市人口又转化为农村或游牧人口,从而不可能产生持续的城市化效应。中世纪后期蒙古人的两次征服更使得伊朗高原的许多城市被毁,伊朗人只能另建新城。因此,古代伊朗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缺少连续性,在近代以前伊朗没有长期稳定的地区中心城市。


19世纪伊朗被西方列强拖进工业化进程以后,开始了初步的城市化历程,统治者不得不借鉴西方的城市建设经验来改造传统的伊朗城市,从而为伊朗城市注入西方化和现代化因素。由于传统自然经济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冲击下逐渐解体,使伊朗的农业和手工业完全衰落,农民和手工业者不得不进入城市谋生,从而不自觉地启动了伊朗近代城市化历程。因此,全球化背景下伊朗的城市化具有和广大东方国家相似的历史背景和在全球化驱使下或主动或被动开启城市化历程的必然性。


2.君主制时期和伊斯兰共和国时期城市化路径的延续性

 尽管在全球化背景下,伊朗国家的城市化不可避免地开始了,但伊朗的城市化路径却有不同于其他东方和中东国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统治者意志的不可控性和伊朗资源结构的特殊性上。由于伊朗长期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因此君主个人的作为对国家各个层面都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进入近代,君主更是国家现代化、经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键推动者,尤以巴列维王朝两代君主的激进现代化措施为最,礼萨汗的世俗化改革和工业化起步以及巴列维国王的白色革命都极大地影响了伊朗国家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历程,奠定了现今伊朗城市格局的基础。伊斯兰革命虽然摧毁了君主制国家机器,但并不能逆转伊朗国家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趋势,城市化在新一波全球化浪潮中继续向前推进。两伊战争中伊朗采取鼓励生育政策,使得伊朗的人口在20世纪最后20年内增加了一倍,城市问题更加凸显。如今伊朗已成为中东典型的高度城市化国家,城市化率高达60%,各种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也困扰着城市的发展,如环境污染、城市过度扩张、居民住房和就业问题等。由于在20世纪初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石油,伊朗在西方国家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伊朗收回石油主权后,石油工业的迅猛发展对伊朗城市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一方面石油工业给国家带来丰厚的财政收入,从而为更多的城市建设提供了资金来源,另一方面石油工业的发展也使伊朗的产油区附近兴起了新兴石油城市,如胡齐斯坦的阿巴丹,石油出口产生了建设港口城市的需要,伊朗出现了阿巴斯港、霍梅尼港、马舒尔港等港口城市。

伊朗当代城市分布的特点

伊朗当代城市群主要分为:里海南岸以拉什特为中心的城市群,东北部以马什哈德为中心的城市群,东南部以扎黑丹为中心的城市群,西北部以大不里士为中心的城市群,高原中部以德黑兰为中心的城市群,西南部波斯湾沿岸城市群和两伊边界城市群,其中里海南岸城市群、西北部城市群、西南部城市群和中部城市群分布较为密集,而东北部和东南部城市群分布较为稀疏,其中首都德黑兰拥有最完善的现代化工业和市政建设,法尔斯的设拉子拥有伊朗最古老的历史遗迹,伊斯法罕和马什哈德则拥有众多中古时代的建筑景观,胡齐斯坦的阿瓦士和阿巴丹聚集了全国最多的石油化工设施,东南部锡斯坦—俾路支斯坦地区则经济落后,城市化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其他地区。


当代伊朗城市按地理分布可分为高原城市、绿洲城市和平原城市;按功能可分为世俗政治城市和传统宗教城市;按规模可分为巨型城市、大型城市和中小型城市;按区位可分为边境城市、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因此伊朗当代城市的分布特点可以归纳如下:


1.地理上高原城市、绿洲城市和平原城市有机分布

伊朗的高原城市主要分布在厄尔布尔士山脉南坡,西北部阿塞拜疆地区即札格罗斯山脉和厄尔布尔士山脉交汇地区,两伊边界沿线的札格罗斯山脉西麓以及两伊边界伊朗一侧扎格罗斯山脉与库赫鲁德山脉之间的地区,典型城市有厄尔布尔士山南坡的德黑兰、西北部阿塞拜疆地区的大不里士和乌尔米耶、两伊边界地区的克尔曼沙阿、萨南达季和伊拉姆,札格罗斯山脉与库赫鲁德山脉之间的哈马丹、阿拉克、加兹温等,城市一般依山而建,或是位于山间谷底或盆地。沙漠绿洲城市主要分布在伊朗高原中部的卢特荒漠和卡维尔盐漠周围的绿洲中,如卡维尔盐漠西部的库姆、卢特荒漠南缘的克尔曼和亚兹德,也包括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的扎黑丹,这些城市受当地地理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建筑形式和居民生活方式都与其他地区迥异,且交通较伊朗其他地区不便,保存了较多的古代伊朗文化风貌,如拜火教遗迹、风塔和坎儿井等。丘陵平原城市主要有胡泽斯坦地区的阿瓦士、法尔斯地区的设拉子和里海沿岸的拉什特等,这些城市海拔较低,气候湿润,宜于人类居住,但胡泽斯坦地区由于石化工业发达,空气污染严重,因此并不能一概而论。


2.功能上传统政治城市、传统宗教城市和新兴工业和港口城市并存

伊朗的世俗政治城市主要为各省省会,而宗教城市主要为库姆和马什哈德,而库姆和马什哈德又同时具有库姆省和拉扎维呼罗珊省省会的行政中心身份,相较而言,马什哈德对伊朗东部地区具有更重要的政治意义,而库姆则以当地的宗教教育见长,培养出了许多重要的当代伊朗宗教界人士。在世俗政治城市中,宗教所具有的比重也不尽相同,如德黑兰、大不里士和伊斯法罕等行政城市历史上长期作为王朝首都,而伊朗国王又重视对什叶派信仰的维护,因此这几个城市的宗教建筑亦十分丰富,在作为行政中心的同时具有完整成熟的宗教文化功能,而胡泽斯坦地区的新兴石化工业城市和波斯湾沿海的布什尔、阿巴斯港等港口城市,其经济功能又比其行政功能重要,至于宗教文化功能,则远较其他伊朗世俗城市逊色。在世俗政治城市中,政治功能最完善的要数首都德黑兰,拥有全国最完善的市政设施和现代化交通系统,是伊朗的政治枢纽,居于统摄伊朗其他地区城市的核心地位。其次应为大不里士,自恺加王朝以来便是西北重地,靠近土耳其和高加索地区,因此其政治功能亦较强,而波斯湾沿海地区的港市则是伊朗海军的主要基地,具有非同寻常的军事战略功能,而东部锡斯坦—俾路支斯坦地区由于靠近伊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三国边界,且当地俾路支人对央政府离心离德,因此是伊朗最不稳定的边疆地区,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局势关系到伊朗东南边疆的稳定,伊朗东南部的扎黑丹也是阿富汗难民的收容所。


3.规模上巨型城市、大城市和中小城市数量呈金字塔式分布

伊朗的巨型城市以德黑兰为代表,大型城市有大不里士、伊斯法罕、马什哈德和设拉子,中小型城市如哈马丹、加兹温、阿尔达比勒、克尔曼、亚兹德等。德黑兰是伊朗唯一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远远多于后面的许多大城市,德黑兰发展为巨型城市是伊朗近现代城市化历程的必经途径和必然结果,百余年来全国各地人口向德黑兰集中的趋势未曾改变,因此德黑兰是伊朗城市化历程的缩影。大型城市如大不里士、伊斯法罕、马什哈德和设拉子由于历史悠久,因此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历代统治者的照顾。中小型城市主要位于两伊边界中段和伊朗高原内陆地区,这些地区由于长期以来交通落后且战略地位逊于以上几个城市,因此发展程度不高,且由于这些城市周围部落众多,地理气候条件适合游牧经济,因此阻碍了这些城市发展到更大的规模,但这些中小城市是伊朗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和投资开发价值,将是伊朗未来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从区位上看,伊朗城市可分为边境城市和内地城市。伊朗的边境城市主要有东部的马什哈德,靠近伊朗和土库曼斯坦边境,东南部的扎黑丹,靠近伊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西北部的乌尔米耶,靠近伊朗和土耳其边境,大不里士和阿尔达比勒则靠近伊朗与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的边境,西南部胡泽斯坦地区的阿巴丹和霍拉姆沙赫尔,位于两伊界河阿拉伯河右岸,两伊边界中段则有克尔曼沙阿、萨南达季和伊拉姆三个边境城市。伊朗的沿海城市主要由里海沿岸的拉什特和阿尔达比勒,波斯湾沿岸的霍梅尼港、阿巴斯港和布什尔港。除以上外,则是伊朗的内陆城市。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论阿拉伯帝国心目中的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