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云教授访问西南大学交流智库建设经验
  

2021515日上午9时,西南大学智库建设工作论坛在社科处准时开始,会上刘云教授代表非洲研究与中非合作协同创新中心作了题为《全力打造高校智库协同创新“升级版”》的总结汇报,为西南大学智库建设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刘云,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历史文化研究长、教授,中国中东学会理事。199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东研究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非洲政治与国际关系、中非关系研究。在《西亚非洲》《史学理论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多篇,著作有《菲德尔·卡斯特罗》《第三世界历史进程》《土耳其政治现代化思考》《阿富汗史·战争与贫困蹂躏的国家》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美国中东关系中的伊斯兰教因素研究》参与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大项目《中非关系重大问题研究》等多项课题。

刘云教授关于高校智库讲座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的历史沿革。在简介部分,刘教授首先提到了近年来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承担的来自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以及中联部的多项课题,内容涵盖中非关系、非洲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对非教育援助、对非洲NGO的调研分析、中国在非洲的国家形象等各个方面,研究成果丰硕。在此过程中,刘教授提到近年来,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主动服务国家外交战略,承担大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外交部、教育部、中联部课题和国际合作课题,担当起国家对非事务的智库。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刘云教授着重介绍了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的发展历史和运作模式,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2002年,浙江师范大学开始承办对非人力资源培训项目,2003年成立了非洲教育研究中心,2007年,国内高校首家综合性非洲研究院在浙师大成立,2009年,非洲研究院在外交部和教育部的支持下成立了国内首个“中非合作论坛研究中心”,2011年创办“中非智库论坛”。早在上世纪90年代,浙江师范大学就已在喀麦隆建起了汉语教学中心,也就是现在的孔子学院。目前浙江师范大学在非洲有4家孔子学院,分别在喀麦隆、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和南非。2017年,非洲研究院入选中国社科院中国智库综合评价指标体系AMI2017年度“中国核心智库”。同年末入选《中国大学智库发展报告2017》“中国高校智库百强排行榜”,位列中国大学顶级智库30强。

浙师大培养了来自15个非洲国家的600多名汉语高手,承担了“中非合作论坛举措对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评估”等重大课题和8大系列120卷《非洲研究文库》的编纂出版工作。浙师大非洲研究院成立后,先后设立了非洲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非洲经济、非洲教育、非洲历史文化等4个研究所,随后又根据现实需要成立了若干非洲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刘云教授向大家展示了近年来陆续出版的非洲研究系列丛书子目录,并特别指出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的丛书出版采取面向全国的新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研究非洲的学术作品,对通过评估的学术成果进行资助出版等,推动着全国非洲研究的发展。

在讲座的最后,刘云教授提到了未来发展中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时认为非洲研究院的挑战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人才队伍面临挑战,目前浙江师范大学正在积极为青年学者的成长创造条件,积极物色引进领军人物。其次是学科建设面临困难,目前申报国家一流学科以及其他平台、项目难度较大。最后是体制机制亟待创新,刘教授指出中心高级别研究成果、科研获奖相对缺少,民间外交、政策咨询等大量协同成果还很难纳入主流评价体系。

刘云教授发言结束后与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韩志斌教授、西南大学伊朗中心主任冀开运教授等交换意见,就高校智库协同发展问题展开了交流。冀开运教授对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的运作模式、取得的成果以及对学术界的贡献表示了肯定和感谢,并结合西南大学伊朗中心近年的发展进行了发言。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西北大学韩志斌教授到访伊朗研究中心并举办学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