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吴成教授“伊朗核问题与国际关系的新变化”专题讲座成功举办
  

主讲人介绍:吴成,河南中牟人,博士,河南师范大学教授。曾多次赴伊朗、希腊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出版专著有《走进共和》、《两伊战争》、《霍梅尼“教法学家治国”理论研究》等。主持课题有“伊朗核问题与世界格局转型”;“20世纪伊朗政治现代化进程研究”等。

         2021917日下午2:30-4:30,“伊朗核问题与国际关系的新变化”专题讲座在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荟文楼学术报告厅举行,由河南师范大学吴成教授主讲,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任冀开运教授主持。

   首先,吴成教授对伊朗的概况和历史沿革进行了简要介绍。关于伊朗历史,吴成教授提出了三点看法:第一,伊朗与中国的文明史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第二,阿拉伯人的征服是伊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使伊朗民族的意识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先后经历了伊朗伊斯兰化和伊斯兰教伊朗化的过程;第三,伊朗历史深刻影响着伊朗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历史上,伊朗曾遭受7次外族侵略,由此形成了民族性格中天然的不安全感,使得伊朗人充分意识到只有提升国家实力才能维护民族利益,实现民族强盛。

   随后,吴成教授回溯了伊朗的现代化历程,并梳理了其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他指出,伊朗的现代化是从恺加王朝时期启动的,而伊朗政治的现代化则从立宪运动时期肇始。谈及立宪运动,吴教授特别指出,大多数学者都对其进行了消极评价,但在他看来,这种观点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体现。若在唯物史观的框架下理解,可以发现立宪运动是伊朗政治现代化的一次飞跃。首先,立宪运动为巴列维王朝的建立与延续奠定了宪法基础。在此,吴教授开创性地提出,巴列维王朝并非暴力夺取的政权,而是以议会选举的方式建立的。其次,立宪运动时期成立的议会对如今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政体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吴教授对巴列维王朝的现代化建设给予了中肯的评价。他认为,虽然巴列维王朝两代国王在某些方面延续了伊朗封建社会旧制度的传统,但他们对伊朗现代化建设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另外,吴成教授对伊朗国旗的文化内涵进行了精彩的解读。他指出,伊朗国旗由三种颜色划分成的三部分组成,代表着三权分立、权力的相互制约与监督,而间隔的两道花边又表示三权之间有交叉与联系。花边的内容是用阿拉伯文书写的“真主伟大”,上下各写十一遍,象征着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的日期(211日)。此外,用阿拉伯文书写体现出伊朗民族擅于文明交往,接受和吸纳异族文化并为我所用。位于中心的图案是阿拉伯文“安拉”的艺术体,由四弯新月、一把宝剑和一本打开的《古兰经》共同构成地球的形状,意指伊朗将从漫长的黑暗走向光明的未来,伊斯兰的曙光将走向世界。

   接下来,吴成教授具体分析了伊朗核问题的背景、发展演进及其影响。通过阐述伊朗学者的国际关系理论,吴教授指出,伊朗核问题实质上是伊朗利用地缘政治地位和资源优势跻身政治大国的策略。在伊核问题上,伊朗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始终采取以退为进的战略。即便如此,吴教授认为,在后伊核问题时代的美伊关系上,美国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不大。对此,吴教授给出了四大理由:第一,约40%的世界石油资源运输需经过霍尔木兹海峡;第二,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惨痛的历史教训;第三,伊朗不断通过军事演习向西方示威;第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重视投入和收益,轻易发动战争得不偿失。讲座的最后,吴成教授对伊朗核问题的发展动向进行了预测,认为伊朗核问题可能会造成中东地区新一轮的军备竞赛。而后,冀开运教授总结发言并再次对吴成教授表示感谢,讲座圆满落幕。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中国人民大学周戎研究员访问西南大学交流智库建设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