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第十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此次共有6位外籍翻译家、6位出版家和8位作家获奖。伊朗研究中心伊朗籍教师、翻译家艾森•杜思特穆罕默迪(Ehsan Doostmohammadi)荣获特殊贡献奖。
艾森已在西南大学工作5年,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医学和中国文化研究和翻译,其工作可基本分为五个层面。首先是参与有关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相关著作的翻译,如《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历史观》项目翻译,参译《习近平用典》项目等;然后是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名著典籍的翻译。如其负责的“2019年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论语》《弟子规》《孟子》等;第三是中国传统医学名著的翻译和医学文化的推广工作,如主持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波斯语版研制》项目,翻译《濒湖脉学》、《诊家正眼》、《中医舌诊》等中医典籍;第四是中国著名现代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路内所著小说《慈悲》;第五是抗疫时期中国防治新冠疫情的卫生手册的应时性翻译,翻译《新型冠状肺炎公众防护手册:波斯文》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五洲传播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
小说《慈悲》的波斯语版本,艾森翻译
此外,艾森还多次接受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伊朗日报等媒体专访,事迹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伊朗迈赫尔通讯社、伊朗通讯社等官方媒体报道,反响强烈。
中国新闻报对艾森的专访
中国新闻社对艾森的专访
伊朗研究中心领悟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着力在实践中通过相互借鉴学习,促进中伊文化交流,体现中伊文明互鉴。中心近年来大力推进研究队伍建设,引进多位波斯语高级人才,夯实研究基础。除艾森外,中心近年来还引进伊朗籍博士、硕士研究生各一人,力求扩大中心在中伊文明交流中的的影响力,促进中伊文明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伊朗研究中心将继续学习和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全球文明倡议,丰富中伊文明交流内容,搭建合作桥梁,促进中伊人民的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中伊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由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设立,是中国出版业面向海外的最高奖项,主要表彰向海外介绍当代中国,推广中国出版物及相关文化产品,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等作出突出贡献的外籍及外裔中国籍翻译家、出版家和作家。该奖项于2005年设立,已举办十五届,累计表彰了62个国家的188位获奖人,艾森此次尚属西南大学外籍专家首次获此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