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芷涵介绍菲尔多西和鲁达基

《语言的播种者》

——菲尔多西波斯古典文学的奠基人

一、民族史诗《王书》

史诗《王书》又译为《列王纪》,其作者菲尔多西(940 -1020),生于霍拉桑的图斯,没落地主家庭出身,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他熟谙阿拉伯语和萨珊帕拉维语,对伊斯兰哲学和宗教学也有一定造诣。

菲尔多西的大半生是在萨曼王朝(999 - 874)时期度过的。该伊朗地方政权热衷于复兴古波斯文明,鼓励和赞助为古波斯帝王树碑立传。在菲尔多西之前已有五部《王书》问世,其中三部是散文体,另两部为诗歌体。菲尔多西主要依据萨曼王朝霍拉桑省督阿布•曼苏尔下令编撰的散文体《王书》,参考帕拉维语史著《赫瓦塔伊•纳玛克》(即《帝王纪》),并深入民间广泛搜集素材,呕心沥血三十余年,终于完成长达近十万余行的民族史诗《王书》。按照当时的惯例,菲尔多西将经过修订的《王书》奉献给入主霍拉桑的突厥族国王玛赫穆德(公元998-1030年在位)。诗人晚年非但没有得到应该享有的赞许和奖赏,反而遭到伽色尼朝廷(公元962-1186)的追捕和迫害,不得不四处流浪。菲尔多西逝世后,他的遗体不准葬于穆斯林公墓,只得葬在自家的庭院。然而,没有讨得统治者欢心的诗人,千百年来却赢得了广大民众的爱戴。他精心创作的民族史诗《王书》历久弥新,传遍了伊朗和伊斯兰国家,乃至整个世界。

二、《王书》——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的总集

卷帙浩繁的史诗《王书》结构宏伟,人物众多,几乎囊括了前伊斯兰时期和伊斯兰初期伊朗民间流行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从开天辟地、文明之初写起,直至伊朗萨珊王朝(公元226-651)被游牧的、笃信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所灭。上下四千余年,经历了五十位国王的统治。主要记述传说中伊朗丕什达德王朝,凯扬王朝和历史上萨珊王朝诸帝王的文治武功、众英雄的丰功伟绩。书中生动地再现了各个历史时期伊朗人民的劳动生活、社会斗争和精神风貌。因而,它被认为是古波斯人政治,文化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族成长和发展的历史画卷。从写作顺序和体裁上,似可将《王书》描述的历史内容大致划分为三个部分:

(1)神话传说 (公元前3223 -公元前782),约万余行诗。着重记述伊朗雅利安人的起源,古波斯文明的萌芽,火的发现,农耕的开始、衣食的制作和文字的使用等。这部分以丕什达德王朝诸帝王与恶魔阿赫里曼及其他妖怪的斗争为主要线索,言简意赅地述说了“人类始祖”凯尤马尔斯、“最初的立法者”胡尙格、“披坚执锐的镇妖者”塔赫穆雷斯和“拥有良畜的美男子”贾姆希德等帝王的功业,最后比较详细地描写了暴君扎哈克千年苛政和铁匠卡维揭竿而起,拥戴法里东登基为王。

②英雄传奇(公元前782 -公元前50),约六万余行诗,是史诗的精华和核心部分。作者通过对传说中伊朗与邻国突朗之间长达数百年之久的战争(从丕什达德王朝后期至凯扬王朝结束)的详尽描述,成功地塑造了若干开拓疆土、抗击异族入侵的帝王形象,如性情乖戾又好大喜功的凯•卡乌斯、文武双全、智慧贤明的凯•霍斯鲁和权迷心窍、阴险狡诈的古什塔斯布等;歌颂了一大批忠君爱国、为民除害的英雄人物,如鲁斯塔姆世家和凯扬诸王子、国师古达尔兹和军事统帅图斯世家,以及米拉德、法里东和巴尔津等家族成员,他们无不是功绩卓著、声名显赫的豪杰。尤其是“盖世英雄”鲁斯塔姆,戎马一生,东征西战,劳苦功高,接连三次保驾救主,使凯•卡乌斯免遭罹难,先后七次力挽狂澜,使凯杨王朝转危为安,真不愧为国家和军队的中流砥柱。有关他的故事片断,写得精彩纷呈,感情沛然,堪称波斯古典叙事诗的典范。

③历史故事 (公元前50-公元651),约三万余行诗。主要描述萨珊王朝诸帝王的内政外交和国家的兴衰荣辱。其中对开国立业的阿尔达希尔•帕帕克,以 “宽肩”著称的沙普尔,勇武过人的巴赫拉姆•古尔,治国有方的阿努希尔旺,与亚美尼亚姑娘希琳相爱的霍斯鲁•帕尔维兹等帝王的形象,刻画得比较生动细腻。关于历史上马资达克教徒起义,著名宰相伯佐尔格•梅赫尔的直言进谏,象棋从印度传入,《卡里莱与迪木乃》的翻译,以及边陲守将巴赫拉姆•丘宾叛乱等故事的描写,也给人留下颇为深刻的印象。

波斯史诗巨匠菲尔多西

《鲁达基—波斯语诗歌的先驱者》

鲁达基(公元850年——941年)生于撒马尔罕近郊鲁达克镇巴诺杰村,自幼天资聪颖,8岁时即能背诵《古兰经》。他酷爱音乐,能弹会唱,又写得一手好诗,是位出色的民间歌手。

诗才非凡,被召为萨曼王朝宫廷诗人,深得纳斯尔·本·阿赫玛德国王(公元913年—942年在位)及其首相阿布法兹尔·巴尔阿米的赏识和器重,据说一次阿赫玛德国王前往赫拉特巡察,见那里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竟陶醉其中,乐不思归。随行官员心里着急,可又不敢劝谏,只好请鲁达基出面,鲁达基求见陛下,献诗一首。其中唱道:“布哈拉呵,你喜展笑颜,只因君主远道而来,相聚会面,君主如明月,布哈拉是苍天,明月皎洁,又将在夜空出现。君主如松柏,布哈拉是林园,郁郁松柏,将偎依在林园身边。”国王听罢,如梦初醒,当即起身返回京城,连马靴都没顾得上穿,巴尔阿米赞扬说:“在阿拉伯和波斯人当中,鲁达基是无与伦比的。”晚年,鲁达基因涉嫌参与政治活动被挖掉双眼,逐出宫廷,全部家产也被没收,在饥寒交迫下返回故里,不久便与世长辞。

鲁达基是位多产诗人,一说他的诗集长达百卷,一说他总共写诗20万行,更有甚者说他写了200多万行诗,流传到今天,鲁达基的诗作不过2000余行。他在诗中规劝世人不要吝啬贪财,而应乐善好施;不要为功名利禄奔忙,而应珍惜生命,积累知识,乐观处世。“健康、理智、温和的性情和良好的声誉,具有这四种品质,正直的人就是无忧无虑。”诸如此类的说教,明显带有琐罗亚斯德教影响的痕迹。鲁达基很少写诗宣扬伊斯兰教,而对宗教上层人士的虚伪却深表不满:

“你面对壁龛又有何益?

心理只想着布哈拉和塔拉兹美女;

真主感受到的是你爱的困惑,

而不是你虔诚的心意。”

鲁达基并非最早用波斯语进行创作的诗人,但在波斯古典格律诗产生和发展的初期,他确是一位成绩斐然的作家。在各种古典格律诗体的创作上,他都有佳作传世,如“伽西代”颂诗《酒颂》和《暮年》,“伽扎尔”抒情诗《劝说君主返回布哈拉》,“玛斯纳维”叙事诗《卡里莱与迪木乃》(只残存百余行)等。此外,鲁达基还是短小精悍的“鲁拜”和“杜·贝蒂”诗体的创始人。在伊朗文学史上,鲁达基和菲尔多西被认为是“呼罗珊体”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这种诗体盛行于9世纪下半叶至11世纪上半叶伊朗东部地区,其特点是语言朴实,不尚雕琢,叙事简明,通俗晓畅,很少使用阿拉伯语汇和科学术语,作为波斯语先驱诗人中的佼佼者,鲁达基享有“诗人的导师”、“波斯语诗歌之父”的美誉,是当之无愧的。

我满口牙齿已经颗颗脱落,

不,不是牙齿,是明灯光华四射。

洁白如银,像两排晶莹的珊瑚和明珠,

雨珠儿似的清新,晨星般光芒闪烁。

如今,满口牙齿已一颗不剩,

是什么缘故?莫非是冲撞了灾星?

不是冲撞灾星,也不是岁月消磨,

全是命中注定,我应该如何向你诉说?

人世本来就如此往复循环,

天长地久,永远不停轮转。

你不知道当年的我,

鬓发是多么的乌黑与清香,

曾经的生活是多么的富足与安逸。

当初,我的面颊如丝绢般细软,

我的双鬓黑得如同漆色一般。

纵情欢乐,不知忧愁滋味,

心情舒畅,时时在欢乐中陶醉。

我的诗能使人们像丝缕般情深意长,

出口成章,诗情涌来如珠玉抛洒。

你只见鲁达基如此凄惶,

可知道当初他是什么模样?

你未见他当时多么的万人敬仰,

且行且唱,像一只歌声婉转的夜莺,

没有妻女,无牵无挂,自在非常。

时过境迁,一切都改变了模样,

四方乞讨,伴我的只有手杖和饭囊

波斯诗歌之父鲁达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