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学术前沿】从安倍首访伊朗看日本的中东战略与政策

正值美伊关系剑拔弩张、海湾上空阴云密布之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当地时间6月12日抵达德黑兰,首次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安倍希望成为美国与伊朗的“中间人”,促进双方缓和紧张关系并推动双方对话。不过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日本影响力有限,加之美伊矛盾难以调和,日方推动美方解除制裁和实现美伊对话恐怕难有亮眼成果。但是,单从日本方面考虑,无论其充当说客成功与否,此次安倍以调解人身份高调造访德黑兰,对于提升日本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以及在该地区谋求更大的话语权,都将平添浓重的一笔,也将提供一个观察日本中东政策的新视角。

政治视角下的日本中东政策

据伊朗电视台报道,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13日会见安倍时明确表示,伊朗不信任美国,不会重复先前与美国就伊核协议磋商的痛苦经历。安倍此次伊朗说客之行恐难有收效,但从日本以“能源外交”为核心的中东战略推进层面来说,安倍造访德黑兰应该是“不虚此行”,从凸显日本地位、推行日本中东外交的角度看,安倍访问伊朗是延续和强化其中东政策的重要环节。

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日本的外交战略也在进行相应变化与调整,近年来呈现出两种策略相互结合、两条腿同时走路的特征:一方面,继续紧跟美国的单边主义路线,将日本塑造成美国最忠实、可靠的盟友,以期维系日美两国所谓的“共同思考国际社会问题并进行合作的可靠伙伴关系”;另一方面,日本也审时度势,利用一切可乘之机发展自身独立的政治、军事和外交能力。简言之,就是要执行“既依赖美国,又更加独立”的新型外交方略。

在处理同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关系上,日本上述外交策略已有充分体现。例如,在处理伊拉克问题方面,日本积极追随美国,“借船出海”,实现军事力量摆脱“本土防卫”的传统轨道。2004年2月,日本海上自卫队“大隅”号开赴中东,参加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由此揭开日本战后首次陆海空“三军”一齐跨出国门的序幕。日本此举可谓一箭双雕,既迎合美国要求日本支持其伊拉克政策和行动、配合其在中东奉行的单边主义政策,也接近绕开和平宪法、突破海外派兵限制而向“普通国家”道路转进。

在中东和平进程方面,日本也一直处心积虑地寻找切入点,试图争取更多话语权,从而发出日本自己的声音。2005年5月,日本政府公布“新中东和平方案”,倡导以色列与独立的巴勒斯坦和平共存,敦促亚洲伊斯兰国家承认以色列并与之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显然,日本希望通过“日版路线图”,突出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只有位于亚洲的日本才能够作出的独特贡献”。

日本中东战略与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有其多方面的现实与长远考虑——

第一,作为经济实力位居全球第三位的经济强国,日本的军事实力也在逐渐壮大;但在世界政治、外交和军事舞台上,日本仍是一个二流国家。对美国言听计从,外交上紧跟美国路线,既讨好美国实现地位提升,又可借助美国荫护为成为政治军事大国创造条件。

第二,日本能源70%依赖中东进口,中东局势攸关日本经济安全。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在中东地区的经济利益,减少能源风险,日本决意在中东地区发挥直接影响力,掌握更多主动权。

第三,尽管日本的中东政策一直依附于美国,但“9·11”之后,美国在中东强力推行单边主义,使得中东国家特别是伊斯兰国家与美国政府的矛盾不断增加。如果不与美国的中东政策适当地有所区别,一旦美国单边政策失败,日本很可能惹火上身。因此,日本希望在中东事务中能有所作为,树立“劝和”“中立”的良好形象,以显示“与美不同”。

总体而言,日本在中东主要谋求实现三大目标,即:奉行亲美路线,对美国中东政策尽力附和;通过外交努力,确保本国石油安全利益;利用尽可能多的机会在中东地区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与地区影响力。因此,在中东政治舞台,日本将有更多机会去展示其中东政策与战略上独立性的一面,特别是在美国中东地区影响力式微的情况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在中东地区作为政治大国的认可度。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中东事务上日本会挑战甚至超越美国的主导地位,在更多情况下,日本将充当中东事务的协调者,根据形势需要来平衡各方关系,一方面能够继续维护其外交自主权,并由此在中东地区争取更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经济视角下的日本中东政策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能源极度匮乏的国家,能源安全在其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也将最终决定其在世界政治中的影响力。因此,对于作为世界能源重地的中东,日本的政策还是侧重于经济合作尤其是能源保障,同时辅以经济援助及寻求战略伙伴。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开始向中东能源领域全面出击,确保其能源供应安全。2003年12月,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二阶俊博与到访的伊拉克石油部长乌鲁姆签署了一份关于两国在石油天然气领域开展合作的文件;2005年10月,在国际投标中,5家日本企业得到了利比亚6块油田的开采权,这是日本企业首次在利比亚获得开发油田的特许权,被认为是日本中东石油战略的又一胜利。

日本加强中东能源战略,既有自身严重依赖外部传统碳氢能源的先天不足,也有新能源特别是核能开发受阻的现实原因,还有基于大国竞争的长远考量。

首先,中东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无论储量、产量和出口,都是世界市场首选之地,有着无法替代的出口优势与外供潜力。尽管日本努力寻求能源进口多元化、分散化,但中东仍将作为日本的主要和长远石油进口来源而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其次,1999年日本茨城县住友金属矿业子公司发生核泄漏事故造成2人死亡,数百人受到核辐射,引发舆论恐慌,使日本试图通过替代能源政策来摆脱对石油过度依赖的政策遭受重大挫折,从而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能源利用多样化战略,重新倚重相对安全的碳氢能源。

第三,进入21世纪后,国际能源供求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供求不均的矛盾日渐突出,也促使日本方面开始不断强化其对中东伊斯兰国家的能源外交。

此外,加强同中国的能源竞争,确保石油供应,也是日本中东能源政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2007年4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访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和埃及等中东5国,日媒分析称,安倍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呼吁扩大同中东国家经贸等领域的广泛交流,灵活运用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和阁僚政治对话,将日本的能源外交推入正轨,从而为今后与中国的能源争夺战作好准备。

同时,日本也重视对中东地区的经济援助。在日本中东政策的调整与构建过程中,官方发展援助计划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东国家接受日本参与本地区事务,与日本实施的大规模官方发展援助不无密切关系。

1994年巴勒斯坦实行自治后,其官方对日本赞扬有加,概因日本以雄厚经济实力慷慨援助巴勒斯坦重建。2005年5月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造访日本并受到高规格接待,据《朝日新闻》报道,当时的小泉纯一郎政府慷慨解囊,决定在以色列军队撤出的加沙地带向巴勒斯坦提供1亿美元的经济援助。此外,巴副总理沙阿斯透露,日本还公布了造价高达4亿美元的一些援助项目。

日本也努力与地区大国合作,以打造地区跨国价值链

作为日本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和阿拉伯海湾合作委员会的领头羊,沙特阿拉伯被日本首选为中东地区战略合作伙伴。安倍再次执政以来,日本致力将与海合会国家的战略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以期实现经济上的“共荣、共生”。2015年沙特推出“愿景2030”,两年后安倍政府与沙特政府签署《日本—沙特愿景2030》。同年,日本与阿曼、沙特、伊朗、以色列签署的投资协议相继生效,以理顺与该地区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顺利进入中东市场,并推广日本的技术标准与价值理念,构建其在中东地区经济秩序中的更大话语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追随美国、维持日美同盟仍是日本外交战略的主轴,但由于美国单边主义的风险性以及两国国情及经济安全理念的差异,日本在中东采取经济策略时也会偶尔发出异于美国的声音。例如,为保障能源进口安全,日本积极致力于同伊朗的能源合作,美国对此一直持反对态度,但日本最终还是争取到了伊朗阿扎德甘油田75%的开采权,这是日本迄今取得的拥有自主开采权的最大油田。当然,随着特朗普政府启动二级制裁,日本与伊朗的能源合作也必然受到冲击。

总体而言,日本在处理与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上,将更加完善其政策,并逐步形成“对美协调、确保能源、扩大影响”的模式,使日本在解决国际与地区问题方面具备更多的驾驭能力。

即便斡旋无果,安倍也不虚此行

日本发展为实力较强的世界经济体之后,对成为世界经济与政治大国地位的追求始终锲而不舍,甚至向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多次发起冲击,目的就是让自己变成名副其实的世界级政经大国。在此背景下,其中东战略定位,逐渐从过去单纯的确保供应稳定,提升到参与改善该地区能源市场规则、扩大自身话语权的更为长远和深层的战略层级。在中东战略推进方式上,则更倾向于在各方力量之间长袖善舞、博弈周旋,通过主动外交介入中东事务,扩充其在该地区的“石油话语空间”。因此,尽管有包括伊朗在内的部分中东国家与美国龃龉不断,日本仍愿意采取与美国不同的政策,热衷于扮演协调人角色。

在美伊关系走向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当前日本介入中东事务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尽量缓解双方对立局面,并参与对中东政治生态的塑造。但如果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亲美路线与自主外交的相容性将会进一步降低。正如有学者判断的那样,当日本在中东困局面前无法作为协调者应对各种挑战时,其中东政策势必发生“空转”,而不得不在追随美国与实现自主外交之间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