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外交官的伊朗认知研究(1880-1923)
世界史专业 硕士研究生 王开铎
指导老师 冀开运 教授
摘 要:十九世纪下半叶,伊朗和日本都处于传统封建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中,伊朗和日本两国都选择了向西方国家学习的现代化道路。伊朗和日本在此时都受到了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为应对外国带来的威胁和挑战,两国的开明精英群体在本国开启了一系列现代化改革运动,并积极出海了解世界局势寻找潜在盟友。日伊早期关系的基础交往形式以官方使团为媒介,吉田正春使团是近代首支访问伊朗的日本使团,也是日伊早期关系的开拓者。吉田正春使团访问伊朗后,福岛安正、家永丰吉和缝田荣四郎使团相继前往伊朗实地考察。虽然他们并未促成伊朗和日本的正式建交,但他们的调查成果成为塑造近代日本人伊朗认知的重要理论来源,丰富了近代日本人的对外认知。
本文尝试从日本外交官访问伊朗后编撰的伊朗旅行游记和政府报告分析十九世纪中后期至二十世纪前期日本外交官心目中的伊朗恺加王朝,从形象学和文明交往论的视角分析日本外交官对伊朗的认知是否属实和准确,综合利用日本外交官的伊朗旅行游记、日本政府报告和报刊分析日本外交官的访伊旅行给日本政府的外交政策带来的影响。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述了此次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内容和特点。第一章至第四章为正文部分,详细介绍了日本外交官四次出访伊朗的背景和目的,深入分析日本外交官对伊朗国家形象的认知,并结合其他史料佐证日本外交官对伊朗认知的正确性。结论部分则总结了本研究得出的主要观点。
总体上看,日本外交官的四次访伊旅行时间跨度较大、实地考察时间较少,但四次访伊旅行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日本外交官四次访伊旅行的时间节点在伊朗近代史中都具有重要意义,1880年哈吉·米尔扎·侯赛因的免职标志伊朗现代化改革的失败,1896年纳赛尔·丁·沙赫遇刺身亡标志伊朗现代化发展陷入低谷,1900年伊朗社会各阶级积蓄力量等待时机,1923年礼萨·汗的崛起改变了伊朗现代发展。因此,近代日本外交官的四次访伊旅行在伊朗直观感受了西方帝国主义殖民入侵对东方国家带来的灾难,伊朗及其他东亚国家和日本国家命运差距的对比影响近代日本对外政策。
关键词:日本;伊朗;认知;现代化;恺加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