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您带来的是学者王泽壮的著作《共产主义运动在中东(1917~1924)》。
本书全面梳理和论述了“十月革命”爆发后中东地区在苏俄政府、共产国际的实际帮助和推动下,中东地区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力量如何从分散走向统一、如何在思想上认识和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进而如何与中东民族主义结合在一起从沉寂一度发展到兴盛的具体过程。具体涉及到中东主要国家(奥斯曼土耳其、伊朗、埃及、奥斯曼土耳其统治时期的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早期共产主义者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特别是在苏俄、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支持下多出现的共产主义思潮、组织和运动,细致分析了十月革命的影响、苏俄和共产国际与中东共产主义运动之间的关系。
《共产主义运动在中东(1917~1924)》
作者:王泽壮
定价:89元 出版时间:2020年9月
ISBN:978-7-5201-6701-7
【作者简介】
王泽壮,1969年生,安徽肥东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马什哈德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安徽大学西亚北非研究中心主任、山西师范大学伊朗学研究中心主任“伊朗艺术研究网”创办者。兼任: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亚非学会理事、中国非洲研究会理事、伊朗《政治战略》编委、《阿拉伯世界研究》编委、《亚非研究》编委、中国伊朗问题研究小组成员、美国Ghalamro杂志编委。主要著作有《阿里•沙里亚蒂思想研究》,与伊朗学者合作主编Two Sides of the Horizo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ations Between Iran and China等。主持和参与“哈梅内伊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研究”“十月革命与中东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1917-1924)”“中东社会主义流派研究”等各类项目6项。主要研究领域为伊朗史(伊朗知识分子),近年来致力于中伊两国教育、学术和文化交流工作。
【篇章精选】
第一节 西方殖民渗透与中东社会经济变迁
从15世纪末期开始,欧洲的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商业活动和殖民扩张对全世界的经济政治产生极大的冲击。中东地理上邻近欧洲,在18世纪末期之前,欧洲人在中东的活动主要是商业和海上活动。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西欧和北美地区逐步进入了工业化时期,蒸汽机的出世塑造了一个新的工业社会的轮廓。可以说,只是到这个时代,“生活于工业革命与工业化的火热进程中的社会思想家,才开始意识到人类历史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新兴工业主义带来机械化、都市化、物质追求、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生活方式与人际关系的剧变。尽管以追求物质财富、征服自然为主要内容的欧美工业化运动曾激起了欧美社会内部的激进理论家们的激烈谴责,但持乐观态度的思想家们仍然发现:“人类社会进化的结局是走向经济的强度分殊化、权力的理性化、政治民主的制度化、社会的世俗化,而西方世界正是这一进化过程的最高阶段。”工业世界的扩张是快速的、强劲的,西欧的经济发展是引人注目的,客观上把西欧与中东的发展差距快速拉大,让欧洲的经济领跑世界,把包括中东在内的亚非拉地区远远甩在身后。
总体而言,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西欧对中东的殖民活动主要不是通过军事占领和直接建立殖民地的方式进行,而是从商业利益出发,以商业机构兼顾殖民管理的双重职能形式出现的,而且主要限于商业领域的活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英国驻伊斯坦布尔大使馆直至19世纪初期都是由“东地中海公司”(Levant Company,亦译“黎凡特公司”)来维持和支付薪水的,“东地中海公司”是一家得到特许的公司,是英国人在东地中海地区贸易的主要机构。大多数学者认为,经红海的香料贸易锐减是由于葡萄牙人先前环行非洲航线的开通,伯纳德·路易斯认为,主要原因是荷兰和英国在亚洲巩固了势力,使中东地区受到西欧人两面的夹击。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继起,争夺国外原材料和市场的斗争成为欧洲国家之间竞争的主要内容之一,其结果是邻近欧洲的中东逐渐成为欧洲殖民势力渗透的场所,其中尤以英俄两国对中东的争夺最为激烈。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可以视为欧洲争夺方式变化的转折点,此前主要以商业渗透为主,此后是商业渗透与军事占领同时进行。英国人为了维护传统殖民地印度的利益以及占领中东新市场,努力插手干预中东心脏地带,对俄国人在中东地区的势力处处警惕、设防和遏制。换言之,从19世纪中叶之后,不论是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的西欧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发展迟缓但对外扩张有力的沙皇俄国,都对中东展开了积极的扩张渗透。
从整个中东地区内部来说,在西方向中东的单向商业渗透、政治交往、文化输出的影响下,中东内部逐渐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社会结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教育体制、思想观点乃至个人的行为模式都在欧洲文化的影响下呈现出缓慢的变化。
学界普遍认为,欧洲对中东的殖民渗透是从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开始的。埃及趁俄土战争之际,宣布脱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随后英国同埃及相继签署通商条约和通商航运协定,英商获得在埃及的优惠待遇和特权。英国在埃及攫取商业利益的行为令英国的主要竞争者法国颇为不满,遏制英国成为拿破仑帝国最重要的对外政策目标之一。具体而言,拿破仑远征埃及的缘由有以下几点:第一,打击宿敌英国,以利于商业和殖民竞争;第二,进军印度,借此掠夺财富,打击英国;第三,割断埃及与英国的紧密联系,以此加强法国在地中海的贸易势力。可见,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是英法之间长期矛盾的发展,以及英国组织第一次反法联盟又积极策划第二次反法联盟重点打击法国的结果,也是双方争夺印度,取得地中海贸易优势,保护法国商业利益驱使的结果。
法军远征埃及的根本目的是永久占据埃及、扎根埃及,把埃及变成法国的殖民地,这就决定了这次远征的侵略、掠夺和奴役的性质。1798年7月24日,法军夺取开罗。法军在开罗的日子并不好过,马穆鲁克军队、散布全国的游击队伍使法国陷入窘境。英国也不愿意看到法国独占埃及,1798年8月1日,英国海军在尼罗河入地中海海角即阿布基尔海湾切断埃及法军同国内的联系。同年9月,奥斯曼帝国苏丹谢里姆三世向法国宣战。1801年6月,面对英军、奥斯曼帝国军队、埃及人民的游击队,法军战败投降,1801年10月,法军退出埃及。拿破仑入侵埃及给埃及民众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也给埃及带来了法国的启蒙思想和生活方式,促使埃及法律、教育和赋税制度发生变化。埃及社会在奥斯曼帝国封闭环境中被法国人第一次以军事征服的方式打破。英法独占埃及的图谋失败后,双方并未彻底放弃控制埃及的努力,而是以攫取商业利益为中心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和平争夺”。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在埃及政治舞台上脱颖而出,成为埃及的实际统治者。之后他发动一系列西化改革,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培养新型知识分子,奠定了埃及工业化的基础。法国利用穆罕默德·阿里在埃及励兵图强、进行改革的机会,以“援助”为名,大肆扩充法国在埃及的势力,把埃及作为它在中东对抗英国的地盘。英国则从维护它的中东利益出发,力图维持中东的现状,唆使奥斯曼帝国以“宗主国”的名义限制、打击埃及的发展。在法国的支持下,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埃及的国力增强,尤其是军事力量大为增强。埃及不仅在第一次土埃战争(1831~1833年)中打败奥斯曼帝国,而且拒绝接受1838年的《英土商业条约》(简称《英土商约》),这颇为英国所不容。
英国利用土埃间的尖锐矛盾,挑起第二次土埃战争(1839~1841年),并在土军一败涂地、行将瓦解的关键时刻,联合俄、奥、普等国出面干涉,致使埃及战败。埃及被迫接受列强强加的1840年条约,其中规定埃及必须接受1838年的《英土商约》。这使埃及独立发展的计划遭受沉重打击,也使法国在埃及扩张势力的计划严重受挫。两次土埃战争损伤了埃及的元气,加速了外国资本对埃及的奴役。英法等外国资本操纵埃及的进出口贸易,掌握了埃及的交通运输事业,并在埃及兴办工厂,开办银行。此后,英国在埃及的势力大增。到1849年,英国已提供埃及进口货的41%,购买埃及出口货的49%。穆罕默德·阿里逝世以后,英法资本主义势力进一步侵入埃及。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法在资本输出方面展开了激烈竞争,其主要内容就是所谓“铁路和运河之争”。1851年,英国从亲英的阿巴斯帕夏(1849年阿里去世后继任总督)手里获得修建开罗至亚历山大铁路的特权,从而控制了埃及的铁路电信事业。1854年,法国则从亲法的赛义德帕夏(1854年阿巴斯遇刺身亡后继位)手里获得开凿苏伊士运河的特权。英国从维护其海上霸权地位和在东方利益出发,从一开始就竭力反对并阻挠运河的开凿,但运河还是在1869年凿成通航。运河的通航给法国带来巨大利益,这使英国十分眼红,英国便处心积虑地要把运河公司控制在自己手中。1875年,埃及将苏伊士运河股票按原价1/4的价格售给英国,英国夺得了苏伊士运河公司的控制权。此外,在开办工厂和承包各种工程方面,英法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一类工程原先多由法国承包,1860年以后,英国逐渐挤进了埃及建筑承包业行列。
——摘自《共产主义运动在中东(1917~1924)》第一章
【中文目录】
导言 001
第一章 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中东社会思潮 004
第一节 西方殖民渗透与中东社会经济变迁 004
第二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对中东地区的渗透 021
第三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东主要社会思潮 038
第二章 十月革命对中东国家的冲击 049
第一节 亲身参与十月革命的中东各国革命者 049
第二节 《告俄国和东方全体穆斯林劳动人民书》对土耳其与伊朗的影响 054
第三节 伊斯兰国家知识分子对十月革命的态度 063
第三章 苏俄“东方战略”中的中东 072
第一节 东方革命者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理论的形成 072
第二节“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理论的形成与共产国际二大的召开 084
第三节 巴库会议的召开与“东方革命战略”的形成 088
第四章 土耳其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101
第一节 十月革命的影响与土耳其共产党的成立 101
第二节 苏土关系中的共产主义因素 105
第三节 《苏土友好条约》的签订与土耳其共产党的命运 114
第五章 伊朗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121
第一节 伊朗共产党的成立与海德尔汗的共产主义宣传 121
第二节 共产国际与库切可汗的“森林人游击队” 130
第三节 “吉兰苏维埃共和国”的兴衰 144
第六章 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154
第一节 一战前叙利亚和黎巴嫩地区的社会政治状况 154
第二节 叙利亚、黎巴嫩共产党的建立 159
第三节 巴勒斯坦共产主义运动 164
第七章 埃及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178
第一节 十月革命对埃及的影响 178
第二节 埃及共产党的成立 189
第三节 埃及工人运动的高涨与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198
结语:中东共产主义运动百年回望 206
参考文献 212
后记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