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近百年来伊朗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和主要内容

内容摘要 伊朗近百年来教育改革经历了曲折的进程。伊朗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分为巴列维王朝前期教育改革的初步探索、巴列维王朝后期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和伊斯兰共和国时期的全面现代化三个阶段。近百年来伊朗的基础教育改革、职业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具体内容非常丰富。

关键词 伊朗;教育改革;历史进程作者简介 徐辉: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伊朗研究中心特聘副主任。

文章来源 原文刊登于《教育史研究》,2022年第4期。全文如下:

建立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和现代化国家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伊朗也不例外。伊朗国家现代化第一次改革始于19世纪晚期,可说是对西方压力的反应。近百年来,伊朗教育改革伴随国家现代化而逐步展开。

一、巴列维王朝前期的教育改革(1925—1944年)巴列维王朝是伊朗最后一个伊斯兰封建王朝,始于礼萨汗·巴列维(Reza Shah Pahlavi,1925年加冕),终于1979年伊斯兰革命,其发展历史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巴列维王朝前期和后期。礼萨汗·巴列维是一个由西方势力扶持上来的君主,从小就被父亲送到欧洲学习,其思想充满了西方的民主自由思维。礼萨汗·巴列维早期改革的效果是显著的,伊朗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大幅提升,GDP十年每年增速超过11%,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近一半人口脱离了“文盲”。妇女可以自由恋爱、自由打扮并且地位和男性平等。(一)初等教育改革礼萨汗·巴列维统治期间,政府高度集权,初等教育成为国家的职能。为了达到这一目标,1925年,伊朗教育部设立了公共教育局。从1934年开始,它负责管理小学、中学和成人教育;负责教师招聘、编写教材、收集统计数据。它的另一项任务是为城市地区制订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为农村地区制订小学四年制课程计划。虽然1906年宪法和《基础教育促进教育法》第33条规定,这些学校是免费的,并为7岁至13岁的儿童提供义务教育,但政府从未实现这一目标。教育部的行政法赋予公共教育局制订中小学课程计划的权力,但其建议必须得到教育部的立法机构高等教育委员会的认可,并由教育部最终批准。1925年,公共教育局提出了第一个女童小学教育教学计划,1928年发布了修订的男童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最初的课程包括宗教教育(学习《古兰经》)、波斯语(口述、写作和阅读)、历史、地理、绘画、体育、社会研究和音乐,缝纫和绘画也被列入女子课程。孩子们每周上学五天半到六天,学年从夏季最后一个月的第十五天开始,一直到春季的最后一个星期结束。教育部制订了统一的教育计划。所有学校,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必须教授同样的课程,只有经课程规划科负责人、高等教育委员会和教育部长批准,才能对课程进行修改。学校的统一性得到强调,整个小学五年级,男孩们都穿着统一的短裤,都穿灰色西装,戴贝雷帽。小学生还必须加入童子军,参加爱国活动和庆祝活动。不管哪个族群的小学生都必须学波斯语。因此,公立学校的发展为不同族群孩子共同交流提供了条件。公众媒体则强调伊朗的共同历史遗产,同样有效地影响了许多文化群体。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和社会背景的儿童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并把他们在学校的经历带回家里。教育部为所有学生组织三个月为一学期的考试。1933年的《考试条例》规定,地方应为每所学校组织一个委员会以监督五个年级的考试。委员会成员必须是拥有至少三年以上教学经验的高中教师,由德黑兰市教育局或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任命。1935年,教育部颁布了更为明确的规定,确定了考试的具体日期和学生升学的条件。所有学校的前六年级的学生都在同一天参加同样的考试。听写、算术、几何、作文和书法等必须进行书面考试。通过六年级考试的学生可以取得特别证书。虽然这种僵化的、不切实际的课程和考试制度没有培养出健全的伊朗公民,但它吸收了越来越多的资金。1925—1926年的教育预算为771380里亚尔,到1938—1939年增长到83287030里亚尔,大约增长11倍,其中约20%用于小学教育。教育预算的稳步增长反映了礼萨汗·巴列维希望把教育作为新民族主义计划的基石。然而,尽管做出了这些努力,国家并没有实现义务教育的目标。入学孩子的总人数从来没有超过实际学龄儿童的15%。教育仍然集中在城市地区,尤其是中产阶级家庭。地理因素、交通不便和国家的经济状况也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但是,仅从数量上看,1939—1940年入学的儿童人数是1924—1925年入学儿童人数的4倍。(二)中等教育改革伊斯兰中学拥有相当的学术声望。达尔·富农学院在早期希望它的申请者必须接受古典和传统教育,当时录取条件之一就是学生对波斯文学和阿拉伯语的掌握。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满足于这些传统要求,学校不得不提供更多的课程,但是学生在数学和科学方面的准备显然不足。到19世纪80年代,专供皇家子弟就读学院的候选人都没有接受令人满意的中等教育。类似的问题随后出现在其他高等院校,如政治学院、法学院和农业学院。政治学院管理者发现必须调整原来的教学计划,增加一年学习时间,为毕业生胜任外交部工作做好充分准备。随后,教育部感到有必要发展中等教育作为新式小学教师培养的渠道。传统小学的教师属于旧的教育体系,他们缺乏必要的现代教学技能,不适应现代学校环境、师生关系、教科书和改变了模样的教室。因此,教育部发起了一项高中学校建设计划,希望培养更高素质的小学教师,高中教师则从留学回国人员中招聘。因此,伊朗中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于两个需求:高等教育机构对更优秀候选人的需求和小学教师的需求。对中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促使了20世纪初一些私立高中的出现。由于教育部早期没有感到小学教师需求的压力,因此公立高中稍晚才发展起来。第一批伊斯兰高中如马德拉萨-阿尔米赫高中,于1898年在德黑兰开设。即使比较富裕的父母也不太愿意为儿子支付高中学费,但店主或商人更有积极性支付,尽管这意味着个人必须承受巨大的经费负担。莫赫伯阿尔-萨尔塔内校长回忆道:“某天,一个面包师来给他儿子付学费,当时我正好在学校,我发现他有三个儿子都在这所高中上学,学费不低,但他还是设法每个月初按时交学费,我下令免除他一个儿子的学费。”莫赫伯阿尔-萨尔塔内对面包师尽力让儿子上高中的描述,反映了城市市民对孩子接受中等教育的强烈诉求,这种诉求还包括来自对少年进行军事训练的需要。建好马德拉萨-阿尔米赫高中几年后,莫赫伯阿尔-萨尔塔内又帮助建立了一所陆军学校。这所学校吸引了很多学生,包括王室子弟。1906年伊朗革命后,学校规模扩大了,入学人数从最初的100人增加到1907年的120人。然而,这所陆军学校和其他早期高中经常面临分权管理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个人负责财政管理(主要是筹集资金),另一个人负责学校运行,这两个人中任何一个人的缺失都会严重影响学校的发展。1919年莫赫伯阿尔-萨尔塔内辞去高中校长职务,成为阿扎尔巴耶扬的省长之后,该校的运行受到了严重影响。虽然私立学校举办者率先举办中等教育,但是伊朗政府并没有落后太多。如前所述,1907年《宪法》第17和19条对公共教育做出了规定,1911年《基本教育法》规定了教育部负责实施这些规定。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推迟了这些措施的实施,到1918年,教育部开办了八所高中,其中包含两所以培养小学教师为目的的高中(一所男校,一所女校)。但是,随后几年里,政府未能为中等教育提供足够的支持。1924—1925年,伊朗全国仅有56所私立、公立和教会高中,共有8346名学生。尽管教育部在1925年设立了公共教育局来监督包括私立学校和宗教学校在内的中小学,但基础教育情况几乎没有改变。这个新管理机构继续实行男女分校政策,并对就读公立高中的学生每月收取少量学费(每月12里亚尔)。学校图书馆和实验室设施几乎没有改善,也不提供午餐,外地学生必须自己安排食宿。当然,部分高中有了运动场地,鼓励学生踢足球、打排球和篮球,对课程也做了重大调整。但在实际教学中,讲授法仍然是主要的授课方式,实验室教学很少。几乎没有老师系统学习过教育学,高中教师只需要拥有大学学位就可以了。建立统一的高中课程是另一个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公共教育局为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设计了一套标准的学校课程。伊朗教育部在中学阶段为男孩开设了6年课程,为女生开设了5年课程,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第一个阶段相当于美国的初中,男校和女校的课程基本相同。这个阶段主要课程有波斯语、阿拉伯语、外国语(主要是法语和英语)、数学(算术、代数和普通几何)、普通科学(物理、化学、自然科学和卫生)、地理和历史、绘画和素描、书法、宗教和体育。此外,女生还学习烹饪、缝纫和家务。第二个阶段是接下来的两到三年。男生参加大学预科课程学习,可以选择文学或数学和物理科学。女生要么学习师范课程,要么学习普通课程。高中的最后一年主要是给学生提供大学学习的专门训练。完成文学课程的男生获得在大学继续学习法律和政治科学、文学和哲学、地理和历史的资格。科学和数学课程为青年进一步学习数学、物理、化学或生物打下基础。学习普通课程的女生可以申请进入助产学校;如果她们喜欢教师职业,会选择师范课程。考试方案和课程一样,都是集中管理的。教育部考试办公室根据规定制定了统一的作文考试和试题。学生的学年成绩一般要经过每年6月的考试才获得。如果第一次不及格,可以在9月再考一次。学生必须先通过笔试,才能参加口试。达到20分的平均分10分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低于7分意味着失败。总之,1925—1941年,伊朗教育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时的中央集权政策要求所有学校都必须服从教育部的规定。修订后的教学计划加强了高中的大学预备教育性质,削弱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这一时期也是伊朗城市化的开始,随之而来的是对受更高程度教育的个人需求。政府为高中学生提供了一些奖励,1925年颁布的《义务兵役法》允许完成学业的高中生延期服兵役。1943年,教育部立法会颁布法令,规定如果政府官员的子女在上学的前6年平均学费在12英镑(每年总学费20英镑),那么他们就可以免交高中学费,这是1928年至1941年中等教育增长的主要原因。在这段时间里,高中入学人数增加了12倍,大部分高中毕业生都进入了大学,而不是成为小学教师或进入公职。二、巴列维王朝后期的教育改革(1945—1978年)(一)初等教育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家对初等教育特别是低年级教育需求量很大,伊朗教育部不得不缩短大城市学校的教学计划。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儿童上半天课程。同时,少数大城市如德黑兰开办了一些私立学校。几个因素促使了私立学校的增加,如富裕的父母渴望他们的孩子接受比公立学校更好的教育。此外,教育部近年来修改了严格的学术课程,降低了学术要求。不切实际的美国顾问和没有经验的波斯官员鼓励教育部以牺牲农村和部落教育为代价建立几所所谓的“进步”学校。事实上,在这些地区,政府在促进小学义务教育方面做得很少。不仅是礼萨汗,“二战”后的伊朗政府发现很难推翻地主阶级的权力,任何农村建设项目都需要地主阶级的同意。许多国家和国际机构在其关于农村教育的报告中都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表1清楚地说明了农村和部落教育相对于城市地区教育落后的问题。它还表明城市的学校设施要好得多,在城市地区有70%的儿童上学,而在农村只有15%。这种差距主要是由社会传统、不良的行政管理和政府规划不足造成的。回顾过去,小学教育已经从居民捐资赞助转变为政府出资管理。20世纪40年代,伊朗中央政府制订了扫除文盲的计划,但它从未完成,今天文盲已成为教育中的一个巨大问题,只有30%的学龄儿童能够上学。这一数字并不表示城市和农村教育之间巨大差异的全部内容,在城市,符合条件的儿童中有三分之二进入小学,而在农村,只有七分之一。成人文盲问题更严重,伊朗成年人只有25%的人识字。

(二)高中教育改革快速的城市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伊朗的特点,随着城市的发展,教育的需求在各个层次都有所增加。在过去的20年里,每年大量小学毕业生进入中学是中学入学人数快速增长的原因。这一时期,高中入学人数增加了大约8倍,高中毕业生人数增加了5倍。这样的增长是伊朗教育现代化的巨大成就,但事实上,这些毕业生中有许多人在社会上没有找到工作。在申请就读伊朗大学的学生中,只有八分之一的学生被录取,高中继续强调大学预备课程,这就使这些没有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很难在一个需要熟练技术工人的社会就业。1957年,伊朗教育部课程规划与研究局与美国教育顾问一起修订了初中和高中课程。初中提供语言和文学、外语、社会科学、数学、物理和自然科学等领域的学习,以及艺术、家政、手工训练、体育和书法等辅助课程。高中是为学生将来的专业学习做准备。高中的前两年,教学计划包括以下课程:文学、数学、自然和物理科学、商业、家政和师范(为小学教师做准备)。高中的第三年,年轻人在他感兴趣的领域集中研修提供机会。伊朗中学教育面临的关键问题即大学无法接受所有高中毕业生和不切实际的课程设置。伊朗高中学生自身的社会适应力低同样严重,农村和城市中等教育的差异则是最严重的问题。如果不了解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异,对中等教育的分析就不全面。伊朗四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然而,农村孩子上中学的人数远远少于城市。1956年,在伊朗190112名高中学生中,少于八分之一来自乡村地区,农村就更少。在13—18岁的学生中,农村学生仅占9.2%。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城乡差异,我们需要计算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实际入学率。表2给出了奥斯坦地区的数据。在奥斯坦中部,城市中学入学儿童的比例从17%到41.8%不等,而在农村地区,比例最高的是2.3%。现在很容易确定上学的城市儿童百分比与中学入学的农村儿童百分比的比率,这一比率从奥斯坦六世时法尔斯地区的13︰1到奥斯坦六世科曼地区的114︰1。换句话说,就中学入学率而言,奥斯坦科曼的城乡差距最大,但最小的差距在奥斯坦的法尔斯。

多种因素造成了教育不平衡,最重要的是日益增长的城市化和随之而来的教育需求。在城市地区,为满足对中学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出现私立学校,仅设拉子地区,21所高中就有11所是私立高中,全市约6000名高中生中有近4000人上私立高中。(三)高等教育改革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高等教育的突出成就是德黑兰大学的建立。20世纪20年代,虽然伊朗已设立了一些高等学校,但它们彼此独立,有的属教育部,有的属其他部委。到1927年,建有7个学院(或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法律学院、药学院、文学和理学院(包括教师培训学院)、神学院、军事学院、农业学院和兽医学院。1934年颁布的《教育法》把原来隶属于教育部管理的所有大学,即法律、理学、文学、神学和医学院,置于一个行政主管——大学校长管理之下。目前,该大学由12个学院组成,包括医学院、药学院、口腔学院、工程学院、理学院、文学院、法学院、师范学院、农业学院、兽医学院、美术学院和神学院。此外,还有一所高级助产学校和一所护理学校,后者由医学院直接管理。校长的任期为三年,作为学校主要负责人和大学参议会主席,他代表大学出席政府议会和其他正式活动。他还负责编制大学预算和任命大学的行政官员。协助他工作的包括副校长、办公室主任、人事部门主任、总会计师、协调国际关系与出版的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等。在现代伊朗,大学校长是一个重要的政治职位,也有可能成为担任首相的阶梯。学院也有一定的自治权。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委员会,由院长、院长助理和若干正教授和副教授组成。他们制定各种单独的入学考试,保存学生档案,并制定具体的学生行为守则。学院可以初选工作人员,但最终聘用必须得到大学参议会的批准。在学院课程改革和探索新研究领域等问题上,参议会也拥有最终决定权。1958年,德黑兰大学共有473名教职人员,其中14名是女性,473名教职人员中包括助教、副教授和正教授。当时所有学院的课程是仿照法国的课程体系设置的。教育设计者没有认识到,课程是一种文化的产物,把它从一种文化转移到另一种文化会产生种种不适应。因此,课程没有反映伊朗社会普遍的和特殊的需求。进入德黑兰大学的学生必须有高中文凭,并在他所选择学院组织的竞争激烈的笔试中取得较好成绩。由于德黑兰大学和省属学院只能录取三分之一的申请者,所以竞争非常激烈,家庭地位在录取过程中起一定作用。1958年德黑兰大学的学生总数为9321人,1937年的学生总数为2000人,1958年在校学生中有998名是女生。德黑兰大学和各省高等院校的增长主要缘于政府部门的扩张和中产阶级的需求。伊朗高等院校毕业生越来越多,说明了同样的趋势。表3是1851—1958年伊朗高等院校毕业生情况。

伊朗高等教育在地方各省也取得了进展,特别是在医药和农业领域。然而,这些新建大学普遍面临设施不足和师资不足的问题。表4是1956—1957年伊朗地方学院及学生数情况。

三、伊斯兰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革(1979年至今)(一)基础教育改革伊斯兰革命成功后,伊朗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生活实现伊斯兰化的同时,对教育也进行了伊斯兰化,以伊斯兰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通过开展伊斯兰教相关内容的教育,发掘学生潜在的美德,增长他们的见识,使他们能够真正将伊斯兰价值观内化到他们的言行举止,进而实现学生的发展。在中小学课程改革中,最明显的是加大了伊斯兰教的相关课程及学时。在学习内容上,加大了伊朗传统文化的内容,如《古兰经》的篇章及其现代注释,增加了大量伊斯兰道德的内容,增加了古代阿拉伯语言的学习;在学时上,宗教教学的计划课时在所有课时中占的比例明显增加,小学宗教课程的课时由原来的7%增加到24%,中学由原来的5.5%增加到26%。②社会课程主要涉及如家庭、社会团体和社会化等内容以及关于不同的政治制度等政治议题。小学四、五年级的社会课程讨论的内容既包括伊斯兰教先知、清真寺、启示,也包括成为一个伊斯兰教领袖的先决条件、不同的礼仪和伊斯兰教的规则、社会责任等相关内容。课程的目标很明显,期望学生通过学习,深刻理解伊斯兰教在家庭、社会、政治等不同领域的重要性。历史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伊朗的重大历史事件,而历史上每次王朝更迭、社会转型都与宗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在历史课程中,伊斯兰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历史元素。总之,在伊朗中小学教育上,伊斯兰教相关内容成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依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和性格来培养他们伊斯兰价值观以及相应的技能,以使学校教育为伊朗的民族发展奠定基础。(二)职业教育改革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以宪法形式确定下来,成立了职业技术指导委员会。第二个五年规划期间(1994—1999年),伊朗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纳入全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要求到1999年,职教发展规模必须达到年培养3.5万名技术员,年职业培训人数达到12万人,政府还决定在中等教育阶段,职教与普教在校生之比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达到1∶1;在发展规模的同时,伊朗政府还使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使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相沟通,让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经过努力可以升入高等学校。随着伊朗由传统经济向现代化经济和由能源经济向经济多元化的“双重转型”,2006年伊朗开始实施职业技术教育“迁徙计划”。该计划通过政府政策和财政支持,吸引城市剩余科技人员到农村帮扶农民提高生产技术,缩小贫富和城乡差别,维护伊朗的伊斯兰教义系统,实现民族安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宪法》(1979年颁布,以下简称《宪法》)明确规定:政府尽一切努力和能力为全民提供免费教育和体育设施,并进一步简单化和普及高等教育。《宪法》第三章规定,政府有义务为所有人提供免费教育。伊朗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第62条提出,需要提供必要的设施让学龄段儿童入学,并让40岁以下的不识字的人群参加相应的课程;根据第四个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教育部规定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虽然高中阶段并非义务的或强制的,但在公立学校都免费。《教育部与其他部委、组织合作法》(1992年颁布,以下简称《合作法》)强调,为充分利用其他资源办教育,《合作法》规定将教育责任延伸至其他部委和组织,以此方式利用其他组织的能力。目前,伊朗教育部负责中小学;科学、研究与技术部,健康与医学教育部,文化部,石油部,农业部等分别负责参与相关类型教育的管理。劳动与社会事务部负责非正规职业教育与培训,由其下属技术与职业培训组织“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Organization”(TVTO)负责实施。1993年,伊朗颁布《成人学校和示范性公立学校法》,该法律旨在促进全民教育的发展,尤其是非正规教育培训,促进了伊朗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程度的提高。当前,伊朗全国有600个公立培训中心、边远地区的移动培训队伍、企业培训、教师培训中心以及14000个私立培训学校,培训业界如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需求的技术人员。伊朗职业教育与培训从纵向上由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教育组成,从横向上包括正规教育(Formal Education)和非正规教育(Non-formal Education)。高中阶段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包括三个领域,即技术、农业和职业类,共30个专业。工作+学习类职业高中,提供400个工种的技术培训,以培训技术工人为目的,毕业生可以获取国家技术资格二级证书。伊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包括技术大学和地区职业教育中心,由职教组织负责管理;还包括授权的私立培训中心,提供非正式短期职业培训课程。2006年,伊朗共有143所职教类大学(Technical-Vocational Colleges,TVCs),约13万学生,一般开设两年的课程,涵盖40个领域,毕业生可获得技术人员副学士学位(Associate Degree)。伊朗现正在制定第七个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6年)。目前政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促进非石油行业发展、实现金融部门现代化等。这些措施的推行将为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机遇。(三)高等教育改革1979年12月,伊朗举行国民投票,通过了新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宪法》明确了人民在实现理想和宪法原则的道路上保持坚定信仰的决心。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尊重传统教育的同时,伊朗对国家高等教育制度与政策进行了改革。2004年通过的《伊朗国家教育发展愿景目标(2005—2025年)》(以下简称《愿景目标》)指出:“到2025年,要在科学、经济、技术、人均收入水平、就业状况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优势地位。”《愿景目标》还确定了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职责和任务。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后,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可分为起步阶段、发展与科技创新阶段、反危机与战略化阶段。1.起步阶段(1979—1988年)1979年6月13日,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国之初,伊朗政府宣布所有大学关闭三年,由“大学革命委员会”来执行文化革命的有关政策,政府将美术和文化部、高教部和文化遗产部进行重组。高等院校课程和发展规划、大学教师和人才队伍的选拔和建设都由该委员会组织,改变了过去大学的教育模式。1984年3月,伊朗成立最高革命委员会,成为教育最高决策和立法机构。该委员会由教育部部长、科技研究部部长、卫生和医学部部长和著名专家学者组成。1988年,最高革命委员会起草的教育制度总计划获得通过。2.发展与科技创新阶段(1989—2017年)从1989年开始,伊朗政府对教育政策和法规进行修订和规范化。1990年,完善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制度。2004年12月,伊朗国家最高教育委员会和教育部等针对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立足基本国情,以培育人才、造福民众为目标,制定了《愿景目标》。《愿景目标》将抵制强权势力、振兴民族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为实现国家发展的预期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将高等教育作为国家优先发展的方向。《愿景目标》提出,伊朗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以国家利益为导向,教育发展的重点在于创新性、专业性;注重以德为先、使学生牢固树立伊斯兰世界观和价值观思想,形成爱国意识;通过加强现有教学方法和引进发达国家新的教育技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就业因素在评估高等教育质量中所占的比例等。2007年5月,伊朗最高教育委员会根据政府内阁通过的决议,组建了基础研究委员会、环境研究委员会和教育监督委员会。建立相关委员会主要目的是加强分析和评估教育制度的现状,进一步完善国家发展计划中的未来前景。2011年1月,伊朗文化革命最高委员会通过《国家科学与教育总体规划》,重点阐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是支撑国家全面持久发展的动力。这是为实现2025年远景目标而制定的教育规划,对不同类型的教育制度及其目标都产生了重要影响。3.反危机与战略化阶段(2018年至今)2018年5月8日,美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重启对伊朗的经济制裁。美国采取了对伊朗经济领域的全方位制裁,导致伊朗教育部门实际支出减少,教育发展困境增加,失业率增高。为了解决教育经费困难,克服危机带给教育的一系列问题,确保各级教育的正常运行,伊朗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国家战略。其中,针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要保障教师工资收入不受影响;加强教育基础建设;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此外,伊朗还通过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各种基金来补充学校的资金短缺。反危机战略化阶段的高等教育改革按照《愿景目标》提出的任务和要求,进一步完善、规范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确保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总之,近百年来伊朗的教育改革从城市到农村,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重视男性到男女平等,范围广泛,影响深远,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史进程。世俗性与宗教性、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伊斯兰化与非伊斯兰化、部落族群与外来民族的长期和反复博弈是其基本特征,同时也构成了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