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波斯帝国时期
古波斯帝国时期在建筑上留下来的文字是古波斯楔形文字。在此之前更早期的形式有阿卡德语(Akkadian)楔形文字,文本包括1879年发现于伊拉克巴比伦遗址的居鲁士圆柱,可归类于伊朗范围。圆柱上的主要内容是强调宗教信仰自由,一般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份人权宣言,同时其中已经体现了伊朗城市建筑上文字的两个最基本元素:教权和王权。文字刻画在留存时间较长的建筑上,体现了当时的思想与意识形态:宗教和王权(君主制)。
居鲁士圆柱,现展于大英博物馆,世界语言博物馆展其复制件
一般认为古波斯帝国使用两种文字:一种是书写古波斯语的楔形文字;另一种是行政用的书写阿拉姆语的阿拉姆文字,一般写在纸草纸上,只有很少量文献残存至今。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建筑主要是王宫遗迹,是古代城市中重要建筑的组成部分。而古波斯语铭文主要位于通往克尔曼沙省道路的崖壁高处,并不是用于给人而是给神看的。
安息萨珊时期
到了安息萨珊时期,目前尚未在王宫上找到相应的文字。这是因为古波斯帝国的宫殿采用巨石所建,留存时间较长;而安息和萨珊则是每一代皇帝建立新的宫殿,主要是砖石结构,历经战争后已所剩无几。不过安息和萨珊时期是存在文字的,在帝王墓石壁上也有保存,那就是中古波斯语——巴列维语。我们只能在岩壁上发现少量当时巴列维语的词汇。
后来发现的巴列维语文献主要来自9世纪伊斯兰时期。当时琐罗亚斯德教的祭司们为了保留信仰,重新又编撰了《阿维斯塔》经,他们凭借记忆把经典编撰起来,并用中古波斯语作解释。
巴列维语
伊斯兰时期
到伊斯兰时期,阿拉伯人征服伊朗以后,伊朗接受伊斯兰教,并开始在建筑上出现了文字。当时先后有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统治。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要求所有政府机关使用阿拉伯语,但是民间伊朗人说的仍然是波斯语,与此同时波斯语也逐渐开始采用阿拉伯字母。值得一提的是,伊朗人从古至今的书写系统都是外来的,但语言本身的语法和绝大多数词汇是自己的。
在谈伊斯兰时期城市建筑上的文字之前,先介绍阿拉伯语或者后来波斯语的几种字体。一种是库法体:库法体以伊拉克名城库法命名,这种字体或横或竖,字母上没有点,主要用于石碑铭文上。后来到了阿拔斯时期,阿拉伯字母的书写迅速发展为六种字体,其中有一种是三一体,即把字母的写法三分,下面部分占三分之一,上面竖线拉长占三分之二。三一体主要体现在清真寺,作为文字在建筑上既起到了装饰作用,又能用于宗教宣传,通过艺术性宣扬宗教性和政治性。
如在伊朗古城伊斯法罕,位于其有500年历史的广场的一头是伊玛目清真寺,是当时最大的清真寺。大门的轮廓全部用《古兰经》经文装饰,采用三一体;在清真寺的内部同样遍布《古兰经》经文,既有三一体也有库法体。
库法体
三一体
伊玛目清真寺
从9世纪开始一直到现在,波斯语使用阿拉伯字母。这是因为阿拔斯帝国东部的小诸侯国开始兴盛,在原来伊朗的地盘上为了宣誓自己的民族性,开始用阿拉伯字母正式撰写记录波斯语,到了15世纪出现了纳斯塔里格体。他们认为这是波斯语里最优美的字体,称之为“伊斯兰书法体里的新娘”。后来这种字体一直延续至今,其使用范围类似于汉字的行书、行楷。后来又由纳斯塔里格体变为印刷体,显得更为直观,在伊朗随处可见。
纳斯塔里格体
印刷体
当代的伊朗
印刷体在当代伊朗生活中相当常用,但诸如伊朗外交部、伊朗名校等的牌匾就会选用纳斯塔里格体来书写,从而体现该单位的悠久历史和重要地位。除了纳斯塔里格体,还有其他艺术变体,每逢宗教节日人们就会举起写有书法体的宗教旗帜进行庆祝。
总的看来,伊朗古今建筑上的文字反映了对王权和教权强化,同时也慢慢体现了一定的世俗化倾向。随着城市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外来文化的不断融入,伊朗的文字也随之改变,并通过其艺术展现形式将政治和宗教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其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