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冀开运教授应邀会议并做主旨发言

2022年11月12日,由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主办的“文明交往论”与世界史人才培养研讨会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西南大学、辽宁大学、宁夏大学、南昌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延安大学、广东岭南师范学院、山东菏泽学院、大庆师范学院、西北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六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本次研讨会也是中东研究所举办的120周年校庆活动。受疫情影响,本次研讨会为线上举行。

会议开幕式由西北大学社科处处长、中东研究所所长韩志斌教授主持。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吕建荣,云南大学前副校长肖宪教授,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前所长黄民兴教授先后致辞。

韩志斌教授主持

吕建荣副书记指出,举办“文明交往论”与世界史人才培养研讨会,是西北大学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他代表西北大学对百忙中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年是西北大学建校120周年,西北大学高度重视世界史学科建设,在世界史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深厚的传统,产出了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和教学成果,培养了众多中东研究的高水平人才。彭树智先生提出的“文明交往论”是当代中国世界历史研究的重大理论成果之一。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既是对彭树智先生治学育人精神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构建中国特色世界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时代命题的回应,可谓正当其时。最后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吕建荣副书记致

肖宪教授对西北大学建校120周年表示祝贺,对西北大学在世界史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到欣喜。他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对高校人文社科科研机构的智库建设提出了独到见解。他认为,人文社科科研机构与智库具有不同职能,科研机构仍应坚持以基础研究为主业,只有在取得扎实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充分的社会实践调研,才能给出因应的对策建议。在此方面,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和彭树智先生带领的科研团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肖宪教授致辞

黄民兴教授首先介绍了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的发展沿革、学术团队和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介绍了西北大学世界史学科史编纂情况,随后深情回忆起跟随彭树智先生学习科研的经历。他认为,强调培养学生的科研生长点,注重学术基础的积累,选用高质量的教材,鼓励参加学术实践是彭树智先生留给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人才培养方面的宝贵经验财富。

黄民兴教授致辞

开幕式现场

主旨发言

开幕式结束后进行主旨发言,由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李福泉教授主持。

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区域国别与翻译研究院院长王新刚教授作了题为“试论彭先生研究生教育的方法与特点”的发言。他结合自身求学和工作经历,认为研究生的培养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因素。研究生教育是彭树智先生治学育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及。彭树智先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个性和创新意识,对于解决当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千人一面”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王新刚教授发言

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何志龙教授以“‘新文科’背景下中东史人才培养的思考”为题发言。他首先解释了“新文科”概念的内涵,认为“新文科”是一种新的专业建设理念。就中东史的人才培养的具体而言,扎实基础研究的学术成果是根本,融合大数据、虚拟仿真的新技术和量化研究等新方法是关键,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何志龙教授发言

四川大学法学院杨翠柏教授作了题为“法律文明交往理论与实践”的发言。法律文明交往是彭树智先生提出的“文明交往论”在法律领域的具体实践,属于制度文明交往的范畴。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建立是法律文明交往的动力来源。法律文明交往有三大表现,即全球治理法制化、全球法律地方化和地方法律全球化。面对法律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冲突与矛盾,需要从“文明交往论”中汲取化解的智慧。

杨翠柏教授发言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刘云教授以“文明交往理论与我国的世界史学科建设”为题发言。他对“文明交往理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文明交往理论”具有穿越古今的适用范围,是对汤因比“文明多元论”的拓展,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修正,是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为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

刘云教授发言

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任冀开运教授作了题为“文明交往是伊朗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主因”的发言。他指出,当代伊朗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是文明交往的产物,先后历经波斯化、希腊化、伊斯兰化、突厥化以及在欧洲文明影响下的现代化发展阶段。中国的伊朗学研究应当着眼于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朗学研究话语体系和学术共同体。

冀开运教授发言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车效梅教授以“文明交往视域下的丝路城市研究”为题发言。她指出,丝绸之路将欧亚大陆所有古代文明国家联结了起来,中国与印度、两河流域、埃及、希腊、罗马的古文明有了直接的交流。丝路城市史研究不是要突出特定文明体系的中心价值,而是要通过不同的历史互动网络,揭示古代文明互相依存的关系,探索文明交流互鉴的社会基础与发展趋势。

车效梅教授发言

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王三义教授作了题为“区域国别史研究生教材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的发言。他指出,区域国别史研究,即以某个地区或国家为研究对象,探究该地区或国家及其内部要素的演变历史。在区域国别学成为一级学科的大背景下,区域国别史研究生教材体系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亟待解决。而彭树智先生主编的《中东史》《二十世纪中东史》《阿拉伯国家史》《中东国家通史》(十三卷)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经验借鉴。

王三义教授发言

内蒙古民族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教务处处长王泰教授以“中东史‘三大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为题发言。他指出,学科体系构筑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格局,学术体系形成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内容,话语体系赋能人才培养体系的主体自觉。正如欧美国家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凸显出欧美史的重要地位;我国周边国家的重要性凸显出周边国家和地区历史的重要地位一样,中东现在已成为我国对外战略的重要内容,其历史研究及“三大体系”建设具有其独特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王泰教授发言

分组讨论

主旨发言后,研讨会分为两个分会场讨论。第一分会场汇报人为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燕军副教授,第二分会场汇报人为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国兵老师。

第一分会场

上半场:

第一分会场上半场由南昌大学哲学系刘精忠教授主持,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副院长冯璐璐教授、内蒙古民族大学世界史研究所慈志刚教授评议。

兰州大学历史学院敏敬教授从六个方面论述了“文明交往论”在世界史教育中的价值,包括正确对待民族主义、正确理解世界历史的演进、正确认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正确认识人类交往中的价值追求、客观看待当代中东文明中的乱象以及完整全面地看待人类交往内容。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蒋真教授从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不同层面以及族群、意识形态等不同角度梳理了“文明”的概念,介绍了彭树智先生对于“文明”的概念界定,并从文明交往的不同阶段,五个交往时期的划分以及“文明交往论”九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对“文明交往论”具体的研究范畴进行了介绍。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王凤分享了“文明交往论”对中东区域与国别研究人才培养的启示,王凤副研究员认为,“文明交往论”对世界史和国际关系研究、中东区域国别研究以及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不仅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还提供了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引导,应该在国内和国际范围提升它的影响力。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燕军副教授分享了伊尔汗国与历史上的“文明交往”研究,他从伊尔汗国寻求海路上与元朝联系的历史背景出发,对伊尔汗国在保障中古时期丝路畅通和海上贸易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进行了论述。

下半场:

第一分会场下半场由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蒋真教授主持,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敏敬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王凤副研究员评议。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朱传忠副教授从文明交往视角下的土耳其历史研究角度进行了发言,他将发言分为“文明交往相关理论综述”、“文明交往与土耳其历史”和“土耳其的历史研究”三个方面。结合自己在土耳其的访学经历,朱传忠副教授认为,土耳其的自我认知如今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土耳其历史研究的领域远没有中国学科设置完善,东方的“西方主义”和西方的“东方主义”是一种相互妖魔化的表现,只有真正的“文明自觉”和“主体自觉”才能真正实现“客观公正”。

南昌大学哲学系刘精忠教授从哲学角度分析了人性与文明进步之间的关系,以及世界史教研对这两者的影响。他认为,文明的内涵包括前指性、正向性和在时性,对内我们应该做到文化自觉,对外应该做到文化自信。在人性具有双重性的前提下,知识分子在教研中背负着极限性和使命感。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副院长冯璐璐教授提出了历史地理学意义上对中东经济史研究的几点思考,她主要追溯了历史地理学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沿革,并将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史研究和经济史研究结合起来,认为在这一领域内存在极大的研究空间。

内蒙古民族大学世界史研究所慈志刚教授探讨了“文明交往论”在世界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问题,他认为,文明交往理论能够揭示学科交叉的本质性内涵,因此其适用性绝不仅限于世界史范畴,应该拓展文明交往理论的适用空间,发挥它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伍庆玲副教授针对“文明交往论”对中国的中东妇女研究的影响进行了发言,她梳理了彭树智先生在理论层面上对中东妇女问题研究指出的三条研究途径和对研究产生的影响,并分享了国外学者针对中东妇女问题研究提出的观点。

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讲师闫向莉以“‘文明交往论’在世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为题进行了发言详细论述了文明交往理论的教学价值,并认为在世界历史的教育过程中,文明交往理论容易培养学生对世界史整体性、独特性、平等性和客观性的全面认识。

第一分会场合影

第二分会场

上半场

第二分会场上半场由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王猛研究员主持,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成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范鸿达教授评议。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陈天社教授围绕“世界史学科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从专业课、选修课和教材等角度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认为,世界史世界史学科体系的建设需要以史学名著的阅读和讲解为基础,将其融入教材以完善充实专业和选修课程。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韩建伟副教授结合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和文明交往史观,从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三个角度分析了世界史学科发展的现状与困境。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国兵老师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为案例,简述了外语类院校的区域国别研究和学科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山东菏泽学院历史系郭华东老师从美国史教材的编撰出发,认为在教材编撰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学术性特点、物质与精神方面、美国“阴暗面”的书写、中美差异性与共性、文化隔膜与差异、民族情感等问题。

辽宁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李艳枝教授从区域国别研究与世界史交叉融合的历史与现状、目标任务、组织保障等问题出发,探讨了在学科交融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创新人才、推动完善成果转化和资源配置等问题。

下半场

第二分会场下半场西安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马福德教授主持,辽宁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李艳枝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韩建伟副教授评议。

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成教授以文明交往论为指导,从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等角度阐释了巴列维国王倒台过程中的美国因素,他认为在世界史研究和发展中应摒弃历史虚无主义和学科偏见。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范鸿达教授以中国与伊朗文化交流的思考为切入点,强调了意识形态因素在中伊民间交往的重要影响。他认为,由于文化差异,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交往存在部分障碍,而以文明交往论为指导则有利于推动中伊民间交流和世界文化交流融汇。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王猛研究员通过考察苏丹与美国关系演变的历史,透视了前现代国家进入世界体系的路径选择,他详细分析了苏丹在国家独立、国家治理、苏丹内战和和平发展四个历史阶段中的美国因素,认为发展中国家融入世界体系存在路径差异。

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志芬副教授以文明交往论的角度梳理了巴以冲突的历史脉络,她认为文明交往论对理解巴以冲突中的族裔历史和国际政治问题提供了重要帮助。

西安交通大学亚欧研究中心和军事教研室闫忠林副教授以“文明间交往非和平交往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地位与影响”为题进行了发言,重点讨论了暴力和自然力两种非和平交往的形式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他认为非和平交往对于人类社会发挥了部分积极作用,例如促进了科技进步、理性的思考、人类理性层面建设等。

第二分会场合影

闭幕式

闭幕式由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闫伟教授主持,第一分会场汇报人张燕军副教授和第二分会场汇报人王国兵老师分别对两个分会场的发言情况进行了概述与总结汇报。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区域国别与翻译研究院院长王新刚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刘云教授,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任冀开运教授,内蒙古民族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教务处长王泰教授先后作总结发言。

闫伟教授主持闭幕式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王新刚教授分析了彭树智先生在学术领域和教育领域方面的贡献,他认为彭树智先生不仅是历史学家、理论学家,更是一位教育家。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刘云教授高度评价了中东所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中对文明交往理论的应用,并认为“文明交往论”对区域国别研究、城市史研究和丝绸之路研究等具体的学术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作为国内的独创性理论应该在国内外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中大力推广。

西南大学冀开运教授的发言将文明交往理论与人生、人性和人的对外交往活动相结合,认为“文明交往论”对人生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内蒙古民族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王泰教授从文明交往理论的人才培养、彭树智先生的思想成果与“文明交往论”的阐释和推广三个方面总结了文明交往理论与现实发展需要的紧密联系。

闫伟教授总结认为,文明交往理论能够传历史认识之大道,授中东历史教学与研究之真义,还能解人生修为之惑,“文明交往论”在世界史人才培养中的最终落脚点在“人”。

在自由发言阶段,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田瑾教授、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成教授、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黄民兴教授先后进行了发言与总结。会议现场内容丰富、气氛活跃、反响热烈。至此,由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主办的“文明交往论”与世界史人才培养研讨会圆满结束。

闭幕式现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适逢西北大学建校双甲子,本次研讨会的与会者围绕“‘文明交往论’与世界史人才培养”这一大主题各抒己见,各尽所能地为推动新时代西北大学的世界史一流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