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陕西师范大学李秉忠教授应邀为中心做学术报告

主讲人:李秉忠,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基地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民委环黑海研究中心主任。《土耳其研究》主编,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理事、中国中东学会理事、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理事以及英国埃克塞特大学“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研究中心”荣誉成员。主要从事土耳其历史和政治、英帝国在中东的殖民遗产,中东政治和国际关系,黑海史等方向的研究。先后在《欧洲研究》《现代国际关系》《世界民族》《西亚非洲》《史学集刊》《史学月刊》等期刊发表文章40余篇,在《环球时报》《环球》等报纸和平台上发表评论性文章20余篇。

2022年11月17日晚上19:00-21:00,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嘉陵历史名家讲坛”之“区域国别学的西方传统和中国路径”讲座开讲,本次讲座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李秉忠教授主讲,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伊朗研究中心主任冀开运教授主持。讲座通过“腾讯会议”平台进行线上直播,来自暨南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厦门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的三百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在本次讲座中,李秉忠教授主要分享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区域国别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李秉忠教授首先指出如果要了解区域国别学,必须要先明确区域国别学的定义。“区域国别学”是对某一特定的国家或区域进行的研究,在这些区域中有着文化共同特征,通过文化特征区别于其他区域。同一区域中强调共性研究,不同区域强调特殊性研究。随后,李秉忠教授谈到现代学者对区域国别学的发展历程的划分虽有着不同观点,但总体上一般将其发展历程分为四至五个阶段。例如,蒂姆•尼罗克将区域国别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十九世纪前浪漫主义研究。在这个阶段是个人学者独立于政府,只有少数人进行区域国别研究。第二个阶段为区域国别研究体制化。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中叶,政府设立了专门机构协助学者进行区域国别研究。英国强盛时期曾统治全球四分之一陆地面积,英国政府管理殖民地需要大量殖民官员工作,培训殖民官员是该时期区域国别研究的主要目的。英国区域国别研究受到了其他欧洲国家的效仿,法国、荷兰和德国等国的区域国别研究也陆续建立起来。第三个阶段为区域国别研究的扩张和衰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域国别研究上升到新阶段,美国主导的区域国别研究更加制度化、体系化。但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区域国别研究整体上有所衰弱,苏联解体后美国认为自由民主取得了最终胜利,区域文化特殊性不再被重视,则大力推广西方普世价值观念,在此影响下区域国别研究逐渐趋于衰弱。第四阶段是区域国别研究的重生。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意识到西方普世价值观念并未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本国对其他国家的文明也缺少了解,因此,通过比较区域研究等措施美国再次重申区域研究的价值。

二、美国区域国别研究的发展。李秉忠教授指出美国区域国别研究的发展与美国的国家利益息息相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出资60万美元推出“战争—和平研究计划”。1942年初,美国军方以“地区和语言”为名,启动了专门化培训项目,美国陆军、海军、民政事务等部门都建立起自己的区域国别研究小组。美国民族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编写的《菊与刀》正是该时期美国对日本民族特性的研究成果,该书的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1943年起,“区域研究”在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等学术机构领导层的规划下完成了机构设置任务,基本形成了稳定的学术范式和制度格局,标志着美国区域国别研究正式形成。随后,李秉忠教授还谈到美国区域国别研究是以本国利益为导向。1946—1954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投资1.2亿美元用于建立跨学科区域研究中心,其中最突出的是对俄罗斯研究中心的资助。美国政府也在1958年、1965年颁布专门的条款来支持和指导区域国别研究。截至1971年,全美有63所大学设立了106个地区和语言中心,提供近100种语言教学。总之,美国对世界各国的研究最终都将服务于本国的国家政策,维护本国国家利益。

三、美国对土耳其的区域研究。李秉忠教授在这一部分则先介绍了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对土耳其区域研究的资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学术团体协会认识到应当积极开展对近东地区的研究,并注重其古代史与当代研究的平衡。次年,该协会便发起了翻译运动,选取土耳其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作品进行翻译。随后,李秉忠教授又谈到,区域国别学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研究,历史专业学生应掌握研究对象国的语言,积极阅读一手资料。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美国学者约翰·马歇尔将土耳其社会分为“难以改变的多数人”和“富有创造力的少数人”,而土耳其与西方的友好合作只能由后者来实现,通过扶持受过西方教育的少数人,最终获得大多数穆斯林的青睐。在接受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的土耳其机构中,伊斯坦布尔大学的罗伯特学院和安卡拉大学的哈杰特佩医学院尤为突出,两座学院的西式培训将科学和理性与美国价值观等同。最后,李秉忠教授指出洛克菲勒基金会对土耳其的资助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推动了土耳其学科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提升了美国在土耳其知识分子中的影响力。

四、美国区域国别研究带来的启示与反思。李秉忠教授在介绍了美国区域国别研究的发展历程和以美国对土耳其的国别研究后,随后,又分析了美国区域国别学研究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必须重视语言教学和跨学科研究,语言是“打开那些长期被关闭的窗户”的工具;其二,必须重视以课程设置为内核的、成熟的区域国别类人才培养模式,精心打造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其三,必须重视数据库建设,执行能收尽收的资料收集。随后,李秉忠教授对西方区域国别学研究的不足也进行了讲解,李老师认为西方意义上的区域国别研究往往被认定为大国之学,是西方对全球统治的智识体现。西方区域国别研究的相关知识源于殖民活动,同样服务于殖民和霸权,学界更多关注十九世纪殖民帝国和二十世纪美国的区域国别研究,而忽视了其他国家的相关实践,导致区域国别研究暗含了极强的西方中心色彩。李老师还认为西方的区域国别研究过度追求实用性,缺乏学理的探究。传统区域国别研究与现实政治的过度绑定,直接影响了该学科的学术生命力。苏联的解体成为美国区域国别研究衰落的重要标志性节点,而在“911事件”后美国区域国别研究才再度获得重视。

五、区域国别研究的中国路径。李秉忠教授在介绍美国的区域国别研究的同时,通过比较引出了区域国别研究的中国路径。中国区域国别研究与西方区域国别研究有很多的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异是中国风格的区域国别研究不仅仅服务于中国,更重要的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不仅生产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知识,而且生产关于西方世界的知识,甚至要通过非西方世界的历史来生产出关于西方世界的知识。国内区域国别研究学科建设大体有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主、以国际关系为主、以历史学为主三种模式。例如,陕西师范大学的区域国别研究学科建设是以历史学为依托,在本科世界史学生中开展区域国别研究教学实践,在语言、历史学、区域国别研究的理论等方面进行跨学科培养。

六、中国区域国别研究的规划。李秉忠教授强调在中国区域国别研究规划中有三点要特别重视。第一,需要强调中华文明在区域国别研究中的独特地位与特殊经验,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自然是面向世界的,但还应立足于中国文明;第二,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要以不同文明之间坚持对话协商、合作共赢作为基本的指向,服务与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根本任务;第三,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应该规划好长线、中线与短线的关系,要注重制度化建设。

在讲座尾声,李秉忠教授对本次讲座的内容做了小结:西方的区域国别学研究是帝国的产物,产生的基本动因是殖民和霸权,因此其知识的生产充满了东方学和居高临下的色彩。随着殖民体系和霸权的瓦解,西方的区域国别研究遭遇了诸多危机。而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及其相似的历史遭遇,这种历史经历则决定了中国的区域国别知识的生产会更多地体现平等、合作和互鉴的色彩。

在讲座的提问环节中,李秉忠教授详细回答了“土耳其库尔德人与中东其他三国库尔德人相比有什么显著特典吗?目前欧美大国对四国库尔德人的政策有何不同?四国库尔德人的独立或者自治发展前景如何?”“一带一路与土耳其的关系如何?”“陕西师范大学的区域国别研究在本科生课程中如何运作?”等问题。在讲座最后,邹芙都院长和冀开运教授对本次讲座做了最后的总结,并再次对李秉忠教授表达了谢意。至此,关于“区域国别学的西方传统和中国路径”的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