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专家:车效梅系山西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三八红旗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车效梅教授长期从事中东城市史、中东城市化和丝路城市史等方面研究,其代表作品有《全球化与中东城市发展研究》《中东城市化与社会稳定研究》《中东城市民族社团与宗教社团研究》等,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学术刊物中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同时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

2021年10月9日9:00-11:00,“‘路’与‘城’——丝路城市史研究的思考”在荟文楼历史文化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并通过“腾讯会议”平台进行线上直播,由山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车效梅教授主讲,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任冀开运教授主持。
首先,车效梅教授就“丝绸之路”的概念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阐述。车教授表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首次提出是出自于李希霍芬的《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一直为根据的研究》,它对“丝绸之路”的经典定义为“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指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中国与印度,以丝绸之路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这是对“丝绸之路”狭义的定义。随后史学界还出现了像赫尔曼和斯文·赫定等学者纷纷对“丝绸之路”做出了新的定义。德国史学家赫尔曼在其著作《中国与叙利亚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中提出新的见解称:“丝绸之路的概念应该一直延长到通向遥远西方的叙利亚”,由此赫尔曼将丝路的范围从中亚扩大到了西亚。而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1930年对“丝绸之路”做出了更加宏观的定义和界定。他认为丝绸之路是新航路开辟之前最长的路,从文明史观来看,它不仅成为不同民族连结的纽带,也成为了一条无穷无尽的商路。由此可见,“丝绸之路”实际上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学术概念,但就当今世界交往的深度和广度而言,丝绸之路是指以中国为始发地,向亚洲中部、西部及非洲、欧洲等地运送丝绸等物的交通道路总称,主要分为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包括草原之路、绿洲之路和海上丝路三大干线。这其中以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之间海上和内陆的两条路线最为重要,而世界公认的丝路终点当属叙利亚的安条克和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

随后,车教授结合当今世界共商共建“一带一路”的主张进一步强调了“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作用。古代丝绸之路一定意义上将欧亚大陆所有古代文明国家,包括中国、印度、中亚、西亚和北非等国家一一联结了起来。这不仅为封闭的农牧社会注入了商业因素,而且打破了边远地区与世隔绝的状态,使得东西方世界直接联系起来,同时为中国与印度、两河流域、埃及、希腊古文明的直接交流构建了桥梁。而今,习近平主席在出访西亚时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张,提倡传承古丝绸之路的精神,共商“一带一路”建设。由此可见,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再思考是理解当代“新丝绸之路”的起点,而建设一带一路是历史潮流的延续,也是面向未来的正确选择。
丝绸之路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由一座座城市、小镇或者驿站构成的,因此,不论是“路”还是“城”都将被永恒的记载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车教授提出,丝绸之路城市中的“路”和“城”是相辅相成的,“城”是“路”的支点和枢纽,两者是一体的。因此,通常将这些丝绸之路上的城市简称为“丝路城市”,而不是“丝路沿线城市”。在丝绸之路发展的鼎盛时期,丝绸之路城市的发展也达到了顶峰,通过探究丝路城市贸易发展、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总结出这些城市横向性、复合型的特点。同时,丝路沿线区域或城市物品的差异性促成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补性,而正是城市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有保证了丝绸之路的长久性。以中东国家与中国在古代的丝路交往为例,中东国家主要向中国输出宗教,药材、化妆品、香料和宝石以及乐器、杂技和文学等。相应的,中国向中东国家输出了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以及史学、绘画作品等。

最后,车效梅教授从跨国史的视阈重新建构了丝绸之路城市史研究的范式。跨国史重点关注的是人类历史的相关联系,关注人员、思想、信息、资本、商品和制度的跨国流动和联系,凸显跨国经验在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其本质是通过重新书写人类历史以应对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过去。从全球视野观察,丝绸之路是穿越整个欧亚大陆最长的交通道路,它是联系多个民族和国家最重要的纽带,这与跨国史研究的内涵相一致。可以说,丝路城市作为丝绸之路各种交往的网络与纽带的支点是跨国空间与跨国领域的具体体现。因此,将跨国史融入丝绸之路城市史发展研究当中,一方面可以在拓宽研究视野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研究途径,一方面也会丰富丝路城市史的内容。在研究跨国史与丝路城市史的过程中,车教授强调要着重关注丝绸之“路”与“城”的互动关系、丝路“城”与“城”的互动关系、民间力量与丝路城市的发展以及丝路城市发展的共性与特性。
讲座结束过后的提问环节,现场的同学踊跃发言,车教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给予了悉心的解答。而后,冀开运教授总结发言并再次对车效梅教授的讲授表示感谢并合影留念,此次讲座也随即落下帷幕。
本次讲座,车教授主要从跨国史视阈重建丝绸之路城市史研究范式,关注丝路城市的跨国联系特征及外部力量对其历史进程的影响,更清晰地表达了丝路城市和丝路沿线城市的区别,更客观地把握丝绸之路城市的地位与作用。
